一发现孩子“打呼噜”,张嘴呼吸,不少爸妈的心就跟着揪了起来。我家娃这是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了吗?能不能自愈?必须要手术吗?切除后会影响孩子免疫力吗?……
先别急!这个暑期让我们跟随长沙泰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团队走进腺样体与扁桃体的“视界”,一次性搞清楚困扰孩子的难题,告别“呼噜娃”,悄悄惊艳你的同学吧!
什么是扁桃体和腺样体?
腺样体和扁桃体本是一对兄弟,扁桃体又称腭扁桃体,是位于口咽部的淋巴组织,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橘瓣状淋巴状组织,腺样体和扁桃体都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提醒:扁桃体在孩子4岁之后免疫功能基本退化,腺样体在6-7岁时开始萎缩,约到10岁以后会逐渐萎缩。如这“两兄弟”没有如约退场,将会有大麻烦。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有哪些危害?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导致患儿长期用口呼吸、鼻子不通气,容易出现鼻塞、鼻子干燥出血、闭塞性鼻音、张口呼吸、睡觉打鼾、呼吸暂停等症状,这些症状极易诱发鼻窦炎、中耳炎、呼吸道感染以及腺样体面容等。值得注意的是,腺样体面容一旦形成,很难完全恢复,会给孩子的外貌和心理健康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长期口呼吸、鼻子不通气,就不能吸入足够氧气,导致缺氧,引起睡眠不安稳,长期的睡眠不好会严重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孩子身高增长缓慢、白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更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学习。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可以自愈?
对于一些家长关于“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不用手术,自己可退化萎缩”的观点,其实是不可取的。
扁桃体和腺样体增生和退化萎缩主要指生理性肥大和萎缩的过程,无论是在6~7岁前的生理性肥大期,还是之后的退化萎缩期,其全程都没有妨碍儿童的呼吸和吞咽,自然也不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但是当扁桃体和腺样体增生肥大程度妨碍儿童的呼吸吞咽功能的时候,或其退化萎缩的时间需要更久或者不萎缩,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
因此,我们不能按扁桃体和腺样体生理性肥大和萎缩的过程,来指导我们对扁桃体和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的诊治和长远评估。一旦儿童出现扁桃体和腺样体病理性增生肥大妨碍孩子的呼吸吞咽功能时,及早手术干预,对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重大意义。
哪些情况下需要手术?
首先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必须手术治疗。如果孩子腺样体轻度肥大,临床症状不严重,可暂时观察处理,适当给予鼻喷激素药等对症治疗,睡觉可选择侧卧或俯卧等方式。但如果有以下这些情况,建议尽快手术:
1.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症,1年内感染发作不低于4次或连续2年每年感染发作不低于3次。
2.腺样体肥大导致的中重度鼻塞者,且阻塞症状(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或嗅觉障碍)已持续至少1年,并且保守治疗无效。
3.由于腺样体肥大影响鼻腔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导致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疾病反复发作。
手术切除对孩子影响大吗?
不少家长认为切了扁桃体、腺样体,就少了一个免疫器官,孩子免疫力也会跟着减;且切除手术需要全身麻醉,担心对孩子大脑有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扁桃体和腺样体作为淋巴组织,在婴幼儿阶段是具有一定免疫防御能力的,就好比一个鼻腔里的“小卫士”,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大,身体免疫系统逐渐完善,扁桃体和腺样体的作用也在慢慢弱化。一般认为3~4岁以后,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较为完善,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不会有远期免疫功能减退的影响。
对于已经切除扁桃体、腺样体的孩子来说,手术后的1、2个月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影响,但是经过周边的淋巴器官的代偿,免疫力是会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耳鼻喉科主任毛坤华温馨提示:
孩子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问题不可轻视。家长们,暑期是帮助孩子解决耳鼻喉问题的黄金时期。如果孩子睡觉打鼾、张口呼吸、出现腺样体面容等症状,应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检查,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长沙泰和医院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长沙泰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