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日食养智慧:清爽不腻更滋养
1. 优选补水食物
夏季出汗多,补水是关键**。通常建议每日饮水量依据“体重(公斤)×30毫升”计算**(如60kg需饮用1800mL)。除了饮用白开水,以下这些食物同样具备高效补水的效果:
高水分蔬果:西瓜、黄瓜、番茄含水量超过90%,既能补水又富含钾和维生素C
绿豆薏仁汤:绿豆富含B族维生素,薏仁利水消肿,两者搭配煮汤可代替部分主食
淡盐水或椰子水: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电解质
2. 凉性食材巧搭配
清热解暑优选凉性食物:
蔬菜:苦瓜、丝瓜、冬瓜、芦笋能清热降火
水果:梨、猕猴桃、火龙果生津止渴
蛋白质:优选鱼虾、鸭肉、豆制品等低脂优质蛋白
3. 冷饮食用有讲究
温度≥10℃,避免刺激肠胃
少量多次饮用,忌一次性大量冰饮加重心脏负担
推荐温热的菊花茶、酸梅汤代替冰镇饮料,消暑效果更佳
二、科学运动指南:挥汗更要护健康
1. 运动安全三步曲
运动前:充分准备
热身10分钟(踏步、转身、转腰、深呼吸等)
运动前1小时内不进食
选安全场所,穿专业装备
运动中:循序渐进
集中注意力,控制心率呼吸
遵循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原则
少量多次补充水分,避免一次饮用过多
运动后:科学恢复
进行肌肉拉伸,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六不原则
2. 项目选择与时间安排
适合青少年的运动项目:
**游泳:**锻炼全身肌肉,增强免疫力(注意选择正规泳池)
**球类运动(篮球/足球):**增强团队协作,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跳绳:**高效有氧运动,对膝盖冲击力小
**乒乓球/羽毛球:**缓解视疲劳,有助于预防近视
运动时间建议:
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中等强度)
避免高温时段(10:00-16:00)户外运动
游泳≤2小时,打球约1小时为宜
3. 突发状况处理
**中暑:**立即停止锻炼,移至阴凉通风处,湿毛巾降温,饮用电解质饮料(忌冷饮)
**扭伤:**停止运动,暴露伤处勿揉,冰敷/冲冷水,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
如运动中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立即停止并休息
三、规律作息管理:身心修复的黄金时段
1. 时间管理:稳定是基础
假期应保持相对固定作息,避免熬夜赖床
**建议:**23点前入睡→睡足8-10小时→7点起床
规律生物钟有助于精力恢复和生长发育
2.午休科学:小憩有大用
夏季午休30-60分钟,补足下午精力
关键点:
**时机:**餐后30分钟后再睡,午睡时间最好不超过1小时
**环境:**选择安静、光线稍暗的环境
**姿势:**避免趴睡(易压迫颈椎和眼睛),优选侧卧/午睡枕
3. 电子产品管理与视力保护:睡前断舍离,用眼要科学
**睡前断舍离:**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平板(防蓝光干扰褪黑素)
**健康替代:**读纸质书、听轻音乐、做拉伸(助眠+护眼双赢)
四、夏日安全防护: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1. 水上安全:生命不可重来
绝不在无成人陪同下游泳
远离陌生/无救援水域
下水前拉伸5-10分钟
控制游泳时长防痉挛
2. 出行与居家安全
**交通安全:**走斑马线;未满12岁禁骑自行车,未满16岁禁骑电动车;乘车系安全带
**防高坠:**远离阳台窗台危险区
**用电安全:**不用湿手触电器,不乱碰电源
3. 防诈骗指南
**警惕:**公检法索款、“家属出事”汇款、索要银行卡/验证码
**原则:**涉银行卡电话挂断、陌生链接不点
暑期健康的核心在于科学防护与适度平衡。
**饮食:**多水少冰,优选时令蔬果
**运动:**避热就凉,循序渐进
**作息:**动静相宜,保障深度修复
**安全:**多留心眼,严防溺水诈骗
掌握这些,既能享受夏日活力,更能为全家筑起健康防护网,在阳光下绽放生命活力!
来源: 泉州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