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了,但病的不是心脏

—"心脏神经官能症"示例

作者: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寇璐璐 康少伟

病历示范:

患者:医生,我最近总是心慌、胸口闷,有时还针扎样疼,怕自己得心脏病,可做了心电图、心脏彩超甚至冠脉CT……都没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啊?

医生:您先别着急,这种情况在门诊很常见。检查正常但心脏不适,可能是一种叫"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功能性问题。

一、什么是"心脏神经官能症"?

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脏病。它属于功能性心血管问题,简单说就是心脏本身没病变,但调节心脏的"神经系统"出了小故障。就像一台电脑硬件完好但软件卡顿了一样。

典型表现:

1.心慌、心跳快(尤其在安静时明显)。

2.胸口闷、刺痛(位置不固定,几秒就缓解)。

3.常伴气短、出汗、手抖,多在情绪波动、压力大或熬夜后加重。

二、为什么检查查不出问题?

1.心脏本身没病变,问题在神经调节。

2.自主神经紊乱导致心慌、胸闷,但检查正常。

3.治疗核心是调节神经功能,而非修复心脏。

三、 为什么会得这个病?

它的诱因往往是"隐形压力",比如:

1. 长期焦虑/抑郁:情绪问题会通过"脑-心轴"影响心脏神经调节。

2. 过度劳累或熬夜:打乱自主神经节律。

3. 过度关注身体:比如刷到心脏病新闻后反复自我检查,形成恶性循环。

四、需要治疗吗?会变心脏病吗?

它不会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但需要干预:

1. 调整生活方式:

- 每天快走30分钟(运动是天然抗焦虑药)

- 晚上11点前睡觉(自主神经需要规律作息)

- 少喝咖啡/浓茶(咖啡因刺激神经)

2. 心理调节:

- 尝试正念呼吸(吸气4秒→屏气2秒→呼气6秒)

- 把"心慌是不是要猝死"的担忧换成"我的心脏很健康,这只是假警报"

3. 药物辅助(必要时):

- 短期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解心慌

- 焦虑明显时可配合抗焦虑药物

五、要警惕真心脏病? 如果出现以下"危险信号",需要排查:

❗ 胸痛持续超过15分钟不缓解

❗ 伴随大汗、恶心、左肩放射痛

❗ 爬两层楼就喘不过气或脚肿

总结:这种情况就像"心脏的过敏反应",敏感但无实质损伤。越是关注症状,症状越明显。所以,别纠结“为什么检查正常”,而是应该关注如何让神经放松,症状自然会改善

来源: 河北医大二院 寇璐璐 康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