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癌症之中,胰腺癌有着**“癌中之王”**的称号,严重威胁着公众健康。

胰腺癌在临床治疗中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诊断率低,手术切除率低,药物有效率低。

究竟是什么让胰腺癌如此致命?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专家告诉您~

为何胰腺癌一发现就是晚期?

1、症状隐蔽

早期常表现为腹痛、消化不良等,易与胃炎等常见病混淆。约60%患者仅有上腹不适,40%-70%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但多数人不会联想到胰腺问题。

2、位置特殊

胰腺深藏于腹腔后方,常规体检(如B超)难以发现早期病变,而精准检查(增强CT/MRI)成本高且耗时长。

3、进展迅猛

90%的早期患者术后7-9个月内会复发,肿瘤可能通过神经浸润快速扩散,引发剧烈背痛(晚期典型症状)。

六个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

1、上腹部隐痛

常被误以为是“胃病”,但胃药无效,反而逐渐加重。

2、黄疸

出现皮肤发黄、尿色加深、瘙痒抓痕,甚至影响睡眠与情绪,这很可能是胆道受胰腺肿瘤压迫所致。

3、体重骤降

没有刻意减肥,却体重持续下滑,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4、大便异常

大便颜色变浅如陶土、难排、气味奇臭,甚至出现黑便、贫血症状。

5、血糖异常

特别是老年人无肥胖史、家族史,却血糖不稳或快速升高时,要警惕胰腺癌的“糖尿病假面”。

6、消化不良

食欲下降、餐后胀气、大便中可见未消化食物、口臭等,可能是胰腺功能减退的表现。

这几类人群要当心

1、6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攀升。

2、长期吸烟、酗酒者(吸烟者风险高2-3倍)。

3、肥胖或糖尿病患者(肥胖关联13种癌症,包括胰腺癌)。

4、慢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复损伤腺体)。

5、有家族遗传史者(如BRCA2基因突变)。

6、接触化学毒物(如杀虫剂、染料)的职业暴露人群。

7、高脂低蔬果饮食习惯者。

8、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如何降低发病风险?

一、生活方式干预

1、戒烟限酒,控糖减重(肥胖关联20%的癌症风险)。

2、少吃加工肉和动物脂肪,增加蔬果摄入(降低40%风险)。

二、高危人群主动筛查

1、50岁以上高危者:每年CA19-9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超声。

2、有家族史者:加做基因检测(如BRCA2、PALB2)。

三、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1、加强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避免超重和肥胖。

2、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对胰腺的消化作用也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3、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改善胰腺的供血,有利于胰腺正常运作。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要适度,量力而行。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宣传法制科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 宣传法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