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一名儿保医护人员,我们诊室里常迎来各种“小挑战者”——其中就有许多因说话不清而被忧心忡忡的家长带来的孩子。
今天,我想分享一段真实的诊室片段,并带大家走近儿童构音障碍的世界。
诊室里的“小青蛙”
那天,一个四岁的小男孩阳阳(化名)被妈妈带来,妈妈焦急地说:“医生,您听听,阳阳说话就像‘小青蛙’,‘哥哥’总说成‘嘚嘚’,‘吃饭’说成‘七换’,幼儿园小朋友都笑话他。”
我微笑着蹲下来,拿出准备好的小画册:“阳阳,能和医生一起看图画吗?告诉我,这个小动物是什么呀?”
阳阳努力地指着老虎:“老斧!”又指着飞机:“灰机!”他表达意愿强烈,眼神明亮,但发音的扭曲确实明显。
经过详细评估,我们发现阳阳属于典型的功能性构音障碍——发音器官本身正常,但协调运用尚不成熟。我告诉妈妈:“别担心,这不是孩子‘笨’或‘懒’,而是发音的‘小肌肉‘和‘大脑指挥中心’需要更多练习配合,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需要时间和正确方法。”
认识儿童构音障碍:不只是“大舌头”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器官(唇、舌、腭、下颌等)的运动协调性、力量或结构问题,导致说话时咬字不清、发音错误或含糊的现象。常见的构音障碍有:功能性构音障碍、器质性构音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
家长如何初步识别?
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寻求专业评估:
• 3岁后,大部分发音仍含糊不清,陌生人难以听懂;
• 说话时明显“漏风”(送气音问题);
• 因说话不清被嘲笑,影响社交或不愿开口;
• 伴有喂养困难(如咀嚼差、易流口水)或口腔结构明显异常。
康复之路:耐心与科学方法同行
对于阳阳这样的功能性构音障碍,早期干预效果通常很好。我们的康复计划包括:
1. 口腔小体操:通过吹泡泡、吹纸条、舔棒棒糖等趣味游戏,锻炼舌头灵活性、唇部力量和气息控制。
2. 声音变魔术:利用压舌板、小镜子等工具,视觉化地引导阳阳找到正确的发音位置(如舌尖该顶哪里),并通过游戏反复练习目标音。
3. 词语小火车:从单音(如/k/)到音节(如/ka/),再到词语(如“卡车”),最后融入句子和日常对话,循序渐进地巩固正确发音。
经过我们两个月的专业训练,阳阳再次来到诊室。他兴奋地指着窗外:“苏医生快看,天上有飞机!”虽然个别音仍有进步空间,但“飞(fēi)”字已清晰准确。
妈妈眼含笑意:“现在他说‘哥哥’可清楚了,幼儿园老师都夸他进步很大,谢谢苏医生和治疗老师们!”
看着阳阳自信表达的样子,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意义所在——让每一个努力发声的孩子,都能被世界清晰听见。
温馨提示
4-6岁是矫正功能性构音障碍的黄金时期!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存在上述类似的、持续的发音不清问题,切勿抱有“长大就好了”的想法,务必及时带孩子前往专业机构,寻求专业评估和帮助,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清晰表达,自信成长!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方圆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