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名为《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的天文科普短片悄然登陆杭州地铁。往来的乘客在候车或乘车时,偶尔抬头,或许会被这段生动有趣的动画科普吸引。

这是由美国知名天文科普专家萨尔曼·哈米德教授发起的Kainaat Studios(宇宙工作室)出品的科普视频。片中,一位乌尔都语讲解的天文学家,借助生动的语言与动画演示,引导观众理解大气散射与光的奥秘。

Kainaat Studios介绍在杭州地铁播出如今,在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推动的国际合作项目支持下,该片被译制为中文,首次走入中国公共空间,成为地铁中一道别样的科学风景。

靠谱科学传播团队负责人李雪雁表示,地铁内播放需保持低音量,主要依靠字幕传递内容,而Kainaat Studios的科普片动画质量出众,无需配音,仅靠字幕即可呈现,因而非常适合地铁环境的播放需求。

国际科普内容的一次地铁播放,亦是一种理念的落地。科学传播能够跨越国界,而天文教育,更应践行“无问西东”的精神。

0**1****天文科普为何要打破边界?**为什么是天文? 因为当一个孩子仰望星空,他的问题往往不是“中国有多大”,而是“宇宙有多远”。星辰无界,问题天然是全球的;回应这些问题的努力,也应当是全球合力的结果。

为什么要跨界合作?因为优秀的内容值得传播,而真正好的科普,是能够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引发共鸣的那一类。

在全球范围内,天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最具国际协作精神的科学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没有门槛。一些国家和机构在前沿数据、设备资源甚至教育内容的开放性上仍设有限制,而语言、经济、教育体系的不平等也在无形中筑起一道道看不见的墙。

我们认为,**科学尤其是面向公众的科普,理应更开放、更共享。**这些门槛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专家与公众之间。当天文只被讲给少数精英听,它的美就难以抵达更多孩子的眼中;而当公民科学被赋予足够的信任和资源,它完全可以成为科学体系的重要一环。

为此,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希望通过引入高质量的国际科普内容,激发本地的认知活力,打破那些看似专业、实则人为设限的传播壁垒。

0**2****浙江何以成为连接者?**Kainaat Studios由美国天体物理学家、科普教育家萨尔曼·哈米德教授创立,其“宇宙课堂”系列以乌尔都语和英语讲述宇宙故事,深受南亚及北美青少年的喜爱。如今,这些优质内容经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引进、翻译并本土化适配,已经走进地铁、校园和科普场馆,为中文观众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科学认知之门。

这一合作始于2024年11月。萨尔曼教授应邀来杭,与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围绕基础科学和宇宙天文学等主题,共建多语种科普视频内容库,联合制作国际化科普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科学交流活动,并推动针对青少年的科普人才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科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多元传播。

省科普联合会与Kainaat Studios签署合作事实上,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从2023年筹建之初,就已将连接国际科普资源确立为核心使命之一。特别是每年一度的Sci2U科普大会,坚持邀请全球科技传播界的专家深度参与,持续搭建全球科学沟通合作的公共平台。

浙江省科普联合会为何能成为连接全球科普资源与本土实践的重要枢纽?其中的原因值得回望。

**有平台,是连接世界的前提。**在筹建阶段,浙江省科普联合会秘书处就主动对接国际科技传播领域的重要组织——世界科技传播学会(PCST),并成功申请成为会员。此后,陆续邀请该学会中国委员出席联合会成立大会,邀请学会主席访问浙江,并在2024年Sci2U科普大会期间,促成来自19个国家的30多位专家参会。借助PCST这一国际平台,浙江不断拓宽全球优质科普内容的引入通道,为本土合作和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理念,是实现共鸣的基础。**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到国际化的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再到世界工程师大会,近年来,浙江省科协持续携手地方政府,打造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交流平台。这背后,是浙江长期坚持的科学国际化理念在不断深化。受此影响,浙江省科普联合会自成立之初,便坚定秉持“科普是公共服务”的基本立场,强调科普内容应突破专业壁垒、跨越语言障碍、融通文化差异,让优质的科学知识惠及更广泛的公众,从而逐步形成了自身清晰的国际科普资源引入理念与战略方向。

**有行动,是落地成效的关键。**就在上周,双方刚刚敲定了一项特别的全球直播计划。2025年9月7日晚至8日凌晨,全球将迎来一场罕见的月全食。浙江省科普联合会将联动来自中国、美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的青少年和天文社团,以“同看一轮月,共上一堂课”为主题,组织一场横跨时区、同步观测、实时互动的全球直播活动。届时,不同国家的学生将共同仰望夜空,聆听同一个科学讲解,展开关于宇宙的对话。语言各异,文化不同,但好奇的眼神和对未知的追问却是共通的——这,正是天文科普打破边界、链接人心的力量所在。

03****从地铁出发,抵达星辰今年9月8日凌晨的这场罕见的月全食将横跨亚洲、欧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在中国,尤其是浙江省,公众有机会在户外欣赏这场持续约1小时22分钟的天文奇观——这是自2022年以来最长的一次月全食。月亮将完全进入地球阴影,呈现迷人的“血月”景象。

想象这样一幕:杭州西湖边的学生架起望远镜,拉合尔的孩子在屋顶布置相机,麻省的孩子们则在教室里通过视频直播,弥补无法直接观测的遗憾。他们耳中同步响起同一位科学家的讲解。

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是共识的营造;它不仅关乎“讲给谁听”,更关乎“谁才是一起听的人,谁才是和自己命运相依的人”。

从内容引入到平台共建,再到合作制作与人才培养,浙江省科普联合会持续推动国际化合作模式。凭借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专业的水准,联合会让浙江的青少年能够听见世界的声音,也让世界看见浙江的科普力量。

去年,联合会引进了世界科技传播学会主席赵淑京的新作《科学经典与非凡课堂》。该书以12本科学经典著作为线索,讲述了这些经典背后的12位科学家及其动人故事,同时展现了这些作品如何激励赵淑京——一位来自普通中学的小地方女孩,最终成长为亚洲首位当选世界科技传播学会主席的历程。

无论是赵淑京的书,还是萨尔曼教授的天文科普作品,更多浙江人有机会接触和分享全球优质科普资源。这也恰恰印证了那句富有诗意的话:一趟地铁的距离,是一颗星球到另一颗星球的想象。

科普无界,星辰自明。

来源: 科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