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我当时真怕自己得心梗了!” 近日,56 岁的张女士因持续 3 天胸闷不适,紧急前往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就诊。自述每次发作时气堵胸窝,阵阵憋闷,每天 1-2 次,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稍有缓解。
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仔细询问发现,胸闷诱因竟源于一场家庭争吵。经全面检查,张女士暂时排除心梗风险,但运动平板试验阳性,仍被列为 “冠心病可疑对象”。对此,李志主任耐心进行心理疏导,为患者量身定制了运动方案与中药调理处方。
“类似病例几乎每天都能遇到!” 李志主任提醒大家:生活中要学会管理情绪,否则“气到心梗”“气到脑梗”并非夸张!
现代医学已证实,愤怒、焦虑、抑郁等强烈或长期负面情绪会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甚至可能诱发急性心梗、脑卒中(中风)或猝死。
情绪如何伤害心脑血管?
1. 急性影响(短时间内爆发)
**(1)血压骤升:**愤怒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
**血管破裂:**如脑出血(高血压患者尤其危险)。
**斑块脱落:**血压波动易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心脑血管,导致心梗或脑梗。
**(2)心律失常:**情绪激动可诱发房颤、室速,甚至心源性猝死。
2. 慢性影响(长期情绪问题)
**(1)炎症反应:**长期压力、抑郁会升高体内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加速动脉硬化。
**(2)代谢紊乱:**焦虑、压力导致皮质醇升高,促进血糖、血脂异常,增加糖尿病和冠心病风险。
**(3)自主神经失调:**长期情绪问题扰乱交感-副交感平衡,增加高血压、心律失常风险。
哪些情绪最危险?
1. 暴怒(急性愤怒):
研究显示,愤怒后2小时内,心梗风险升高8.5倍,脑卒中风险升高3倍。
2. 长期压抑/抑郁:
抑郁患者冠心病风险增加40%,且预后更差。
3. 慢性焦虑/压力:
持续压力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风险。
哪些高危人群需警惕?
以下人群情绪波动时更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1.已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史的患者。
2.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斑块)人群。
3.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4. A型性格(争强好胜、急躁易怒)人群。
如何减少情绪对心脑血管的伤害?
1. 急性情绪爆发时
(1)深呼吸:缓慢腹式呼吸(吸气4秒,屏气4秒,呼气6秒),帮助降低心率、血压。
(2) 暂时离开现场:避免情绪升级,给自己10分钟冷静时间。
(3)轻度运动:散步、拉伸可缓解紧张情绪。
2. 长期情绪管理
(1)规律作息:睡眠不足会加重情绪波动。
(2)社交支持:与亲友倾诉,避免长期压抑。
(3)正念/冥想:每天10分钟冥想可降低压力激素水平。
(4) 心理咨询:长期焦虑/抑郁建议寻求专业帮助。
3. 心脑血管健康监测
(1)定期体检:关注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
(2)控制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需规范用药。
专家提醒
心血管内一科李志主任提醒:“气出病”有科学依据,情绪管理是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环!突发胸痛、头痛、肢体麻木时,立即就医,有可能是心梗或脑梗。笑一笑,十年少: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天然的“护心药”。记住: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善待情绪就是保护血管!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李志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