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肺结节全部切除,她的肺可能撑不住;如果只消融,肺是保住了,但结节可能卷土重来。” 传统手术与保守治疗之间的两难困境,在川肿这里被一项创新技术打破:胸外科与介入科联手,用**“微波消融+胸腔镜切除”的杂交手术**,打了一场漂亮的“保肺攻坚战”。
**01****高龄患者的困境:**基础疾病与高危结节“双重夹击”
近日,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二病区胡彬主任接到一个棘手病例:75岁的患者肺部有两个需要干预的高危结节。其中较大者位于左肺上叶尖后段(图1 A),直径约27mm,另一个结节位于左肺下叶背段(图1 B),直径为22mm。
因为左肺上下叶这两个高危结节,患者反复咳嗽咳痰2年不愈,到川肿求助,老人的身体像一座摇摇欲坠的老房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重度肺功能损伤,任何一场大手术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常规手术方案下,患者肺功能损失较大,身体将无法承受。若选择直接介入B病灶,预估病变早、消融治疗效果好,A病灶临近中期、消融无法达到根治。
针对这种两难处境,胸外科二病区李强教授、胡彬主任团队与介入治疗科许国辉教授、杨学刚副主任团队进行了多次术前讨论与周密准备。
02****多学科会诊!制定“分步歼灭”战术
川肿胸外科与介入治疗科团队反复讨论后、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打一场“组合拳”,制定了“B病灶先微波消融治疗,择期行A病灶胸腔镜切除”的序贯杂交手术个体化策略。
1介入治疗科精准“点杀”
2025年3月19日,介入科治疗团队在DSA引导下,用微波消融针“烧死”了位于左肺下叶22毫米的结节(图2 A)。手术仅需局部麻醉,患者次日出院。患者于4月24日行胸部增强CT复查,原混合磨玻璃病灶消融后坏死实变(如图2 B红色箭头所示),并部分吸收。
图2 A:微波消融,消融针成功穿入靶病灶消融;
B:消融前及消融后1月病灶变化,由混合磨玻璃成分变成消融后瘢痕部分吸收。
2胸外科“精准切除”
一个月后,胸外科团队通过胸腔镜顺利切除上叶27毫米的结节,仅耗时1.5小时。病理证实为肺腺癌,但手术范围最小化,保住了更多肺功能。
03****为何“1+1>2”?杂交手术室的“无限可能!
“消融+胸腔镜微创杂交手术”的联合治疗策略是当前国内领先的肺多发结节综合治疗方式,尤其适用于病灶分布于不同肺叶、肺功能储备差、难以一次性手术切除全部病灶的患者。
1消融的优势
创伤小、保留健康肺组织,适合深部或小病灶。
2胸腔镜的优势
根治性切除,适合位置特殊或较大的结节。
3杂交手术的智慧
结合两者,既避免过度切除,又确保根治效果!
本案例的成功实施,为高龄、基础疾病多、肺功能差的肺结节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思路,也体现了四川省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个体化精准治疗的技术实力和人文关怀。“这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精准的乘法。”介入治疗科杨学刚副主任比喻道。
随着川肿杂交手术室的建设完善,肺癌多学科团队将借助全新的杂交手术室场景、技术和设备,为患者提供多发结节同期消融—胸腔镜切除杂交手术的新技术,为此类多发肺结节患者带来更多治疗和康复地获益。正如胸外科李强教授所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治愈疾病,更是让患者活得有质量。”
来源: 四川省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