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防护的科普知识
紫外线(UV)的类型及危害
- UVA(长波紫外线):穿透力强,可直达皮肤真皮层,导致皮肤老化、晒黑,长期暴露增加色斑和皱纹风险。
- UVB(中波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引起晒伤、红斑,是皮肤癌的主要诱因之一。
- UVC(短波紫外线):通常被臭氧层吸收,人工光源(如消毒灯)若接触可灼伤皮肤和眼睛。
防护关键要素
- 时间与场合:
-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户外活动需加强防护。
- 雪地、水面、沙滩等场景会反射紫外线,需额外注意。
- 物理防护:
- 穿戴防晒衣(UPF50 最佳)、宽檐帽、墨镜(需标注“防UV”)。
- 遮阳伞选择涂层厚实的深色伞,伞面越大防护越全面。
- 化学防护(防晒霜):
- 选对指数:日常通勤选SPF30 、PA ;户外暴晒选SPF50 、PA 。
- 正确用法:出门前15-20分钟涂抹,每2小时补涂一次,出汗或沾水后及时补涂。
- 注意部位:耳后、颈部、手背、脚踝等易忽略部位需覆盖。
特殊人群防护
- 儿童:皮肤更娇嫩,优先物理防晒,6个月以下婴儿避免阳光直射。
- 孕妇:对紫外线更敏感,选择纯物理防晒霜(成分含氧化锌、二氧化钛)。
- 敏感肌:避免含酒精、香精的防晒产品,可咨询医生选择医用级防晒。
其他注意点
- 阴天≠无紫外线,云层无法完全阻挡UVA,仍需防护。
- 玻璃可阻挡大部分UVB,但UVA仍可穿透,车内、室内靠窗位置也需注意。
- 晒后修复:若出现红肿、刺痛,可用冷水湿敷,涂抹含透明质酸、积雪草苷的护肤品,严重时及时就医。
来源: 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