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以下简称“白莲洞博物馆”)立足馆藏资源,充分发挥我馆科普阵地优势,积极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让公众享受文物保护成果。现对2024年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白莲洞博物馆由副馆长李捷分管科普工作,专门设立公众服务部组织实施每年科普工作,并制定相关科普工作制度和年度科普工作计划。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1、2024年白莲洞博物馆开放313天,累计吸引游客82.8万人次,其中包括未成年人46.58万人次。在此期间,白莲洞博物馆公众服务部累计完成展厅科普讲解802场,服务游客约3.96万人次;完成岩溶地质景观科普讲解场1443场,累计接待游客约10.57万人次。除日常科普讲解外,我馆还在学雷锋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寒暑假等节点积极开展惠民讲解活动,为到馆观众提供定时讲解服务,让大众更好的了解白莲洞博物馆,了解生命演化的过程以及柳州厚重的史前文化,目前累计开展惠民讲解155余场,服务游客约6800人次。在基础设施设备方面,我馆对二楼临展厅进行改造升级、增设了展厅数字展览设备。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1、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白莲洞博物馆公众服务部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纪念日(“学雷锋纪念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和节假日积极开展相关科普社教活动,结合我馆展览、馆藏文物以及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将历史、民俗、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系列、小小讲解员系列、史前文化进万家系列等特色科普社教活动共63场,活动累计参与人数约1.1万人次。除了线下科普活动,白莲洞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渠道发布科普宣传、活动回顾等信息,增强白莲洞博物馆科普影响力,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形式,结合线上线下的多种方式,提升科普活动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2、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走出去”科普活动情况
白莲洞博物馆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承载着文化育人的重要职责。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柳州地区丰富的史前文化和地质科学知识。近年来,在做好基础公共服务的同时,白莲洞博物馆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挖掘馆藏文物资源,开发出一系列助力“双减”的教育实践项目,在确保发挥好博物馆科普职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双减”政策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及角色定位。
通过“走出去”科普活动,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传承。经过不断细化与提升,打造出“史前文化进万家”、“白莲洞人的一天”、“穿越三万年”等独具特色的科普宣传项目。我馆积极整合附近中小学校、社区、乡村的科普资源,形成科普合力,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在2024年我馆累计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9场、科普进社区活动2场以及科普下乡村活动5场,服务学生及群众近6000人次。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1、全国科普日举办的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白莲洞博物馆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重要主题日期间结合自身特色,举办了文物展览、特色科普活动、惠民讲解、科普研学等一系列丰富的文博科普活动,以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24年9月21日,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科普向未来·童筑科技梦”之“传承多彩非遗、共享文化瑰宝”的科普活动。此次活动由柳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白莲洞博物馆承办,吸引近千名市民通过现场报名参与,我馆结合史前特色开发了一系列科普体验活动,如化石拓印、我是“集章人”、“指尖上的螺蛳粉”科普体验等,将科普与沉浸式体验结合起来,让史前科普更有趣,更生动。此外在主题日期间,博物馆科普人员还为游客提供免费惠民讲解服务。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白莲洞博物馆作为科普阵地的使命,对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和兴趣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推动了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连接,提高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2、其它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情况
①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主题科普活动
2024年5月13日至5月19日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期间,白莲洞博物馆作为社会科学普及精品线路的一部分,参与了多项活动,包括柳江人地层与年代学综合研究科普文章推送、《地球往事——古生物演化陈列》、《洞穴家园——柳州史前文化陈列》和《骆越遗粹——广西出土大石铲专题展》三个陈列区免费参观、《探索史前奥秘 启迪未来智慧》系列科普活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等。
②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科普活动
白莲洞博物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在场馆内开展了系列科普活动,如“白莲洞寻宝”、“荒野猎人”、“植物捶染挂画”、“超轻黏土DIY螺蛳粉”等,吸引不少观众前来体验;5月14日,公众服务部科普工作人员走进柳江区进德中学为近两百名学生开展宣传史前文化系列课程“天工开物——钻木取火”、“触摸远古历史——古生物化石拓印”,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白莲洞博物馆,了解生命演化的过程以及柳州厚重的史前文化,将科普与沉浸式体验结合起来,让史前科普更有趣、更生动。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除了线下科普活动,白莲洞博物馆还在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发布线上科普宣传,积极推送人文历史及文旅事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定时更新中国传统节日、专题展导赏类文章,有效地推广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物博物事业发展。今年白莲洞博物馆累计发布线上公共科普服务信息近100次,累计阅读量超过11万次。此外,我馆科普活动在人民日报、人民网、柳州日报、柳州晚报、南国今报等媒体被报道近10次。
公众号(lzbldbwg)以下附主页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mp/profile_ext?action=home&__biz=MzI1NTUzNzIxNQ==&scene=124#wechat_redirect)抖音号(liuzhoubld)以下附主页链接:
https://v.douyin.com/iyv8BMd7/ 0@5.com :2pm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白莲洞博物馆高度重视科技志愿者在科普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招募动员大学生、共建单位、社区退休人员等,并组织他们参与各类科普志愿活动。在2024年,我们借助科技志愿者的专业知识,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科普服务项目。他们不仅为公众提供了深入浅出的科普讲解,还亲自指导观众进行各类科普互动体验,使科普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深受公众喜爱。全年动员科技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371人次。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我馆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科普经费上级主管部门统筹拨放,目前馆内全职科普人员13人,兼职科普人员15人。
二、特色工作
1、特色化教育:白莲洞博物馆根据自身特色,开发独具匠心的社会教育活动。例如,以史前文化为主题,通过《白莲洞人的衣食住行》系列活动,宣传三万年来柳州先民筚路褴褛、无所畏惧的精神,提升爱国爱家乡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2、创新宣传手段: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注入新动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增设3D全息互动展柜为观众营造沉浸式参观学习体验。

3、长期效益:博物馆教育是贯彻博物馆发展始终的使命,这也要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要追求长期效果。白莲洞博物馆重点打造宣传柳州史前文化品牌,探索馆校联合课程开发模式,丰富宣教资料,产生广泛、持久、深入影响力。
三、问题不足
白莲洞博物馆在开展日常科普工作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因资金有限,目前我馆的科普工作主要局限于进行科普讲解以及举办小型科普活动,尚缺乏持续性与深度的科普服务。另一方面,全职科普人员数量不够,在节假日、寒暑假等游客高峰期,仅能维持博物馆的正常基本运营。
四、工作建议
首先,要增加科普方面的资金投入。期望今后能加大对科普建设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线上渠道和科普阵地建设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以满足公众的需求。其次,要丰富科普工作的形式。在数字经济与流媒体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普工作要与时俱进,向自媒体形式转变,重点打造官方自媒体短视频,积极开展线上贴近公众、服务大众的科普活动。最后,要重视基层一线科普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科普工作专项培训,提高科普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包括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科普专业知识的掌握与提升,以及针对现代受众偏好的培训与指导。

附件: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简介和开放时间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2025年1月15日

来源: 柳州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