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增强,肺部CT体检成为常态化,加之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结节的检出率也随之呈几何倍数的增加。
面对CT报告单上出现的“肺结节”这一医学术语,有的人会表现的满不在乎,觉得自己没有任何症状而不去重视,从而错过了一些早期肿瘤性病变的最佳治疗时间;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却对此特别敏感、焦虑,心理负担非常大,一些良性的、低风险度的小结节也会让他们寝食难安。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肺结节呢?下面我将为大家对一些常见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直径≤3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肺部阴影,大于这个直径的则被称为肺肿块。肺结节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也有一少部分可能是恶性的。
肺结节种类都有啥?
根据2024年最新发布的《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肺结节的分类如下:
1、按数量分类
孤立性肺结节:单个病灶,边界清楚。
多发性肺结节:≥2个病灶;若>10个弥漫性结节,多与恶性肿瘤转移或感染性病变相关。
2、按大小分类
微小结节:≤5 mm。
小结节:5~10 mm。
肺结节:10~30 mm。
3、按密度分类
实性结节:
密度均匀,完全掩盖血管/支气管影。
亚实性结节:
纯磨玻璃结节(pGGN):无实性成分。
部分实性结节(mGGN):含实性成分,实性部分>50%提示恶性可能高。
哪些人群需要筛查?
年龄≥40岁且符合以下任一项者需每年低剂量CT(LDCT)筛查:
1、吸烟≥20包/年(400支/年)
2、职业暴露(如石棉、铀等)
3、合并慢阻肺、肺纤维化或肺结核史
4、恶性肿瘤史或肺癌家族史(尤其一级亲属)
肺结节=肺癌吗?
**答案是否定的。**肺结节不一定是肺癌,医生会根据影像特征初步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总体来讲,混合磨玻璃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其次为磨玻璃密度结节及实性结节。
接下来,用几个常见的实例来告诉大家哪种结节需要定期观察,哪些结节无需担心:
1.直径小于5 mm的实性结节伴钙化:
无需担心
2.胸膜下边界清晰的类圆形小结节:
无需担心
3.肺实质内边界不清的磨玻璃结节:
需进行短期随诊观察
患者3个月后复查,病灶明显变大
提示恶性可能性大
4.边界不清的磨玻璃结节与肺血管关系密切:
需每3-6个月进行随访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想必大家对肺结节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管哪种结节,通过短期观察后明显增大,提示恶性可能性大,但如果连续进行几次随诊观察病灶大小无变化,我们可以拉长随诊观察的时间。
如何预防肺结节?
1、戒烟、远离二手烟;
**2、避免长期吸入油烟及大气污染:**遇到大气污染严重时,外出一定要戴好防护口罩,室内可用空气净化器;
**3、远离粉尘、装修、职业暴露等危险因素:**从事粉尘、化学等高危职业者,佩戴相应防护用具;
**4、避免熬夜;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避免一些疾病的发生。
大多数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大家遇到肺结节切勿过度恐慌,按时定期进行体检、发现问题,进行专科咨询,切勿盲目相信民间偏方进行诊治,放松心情、健康生活。
作者:放射科 公 婷
审核:孙富康、李冠妍
排版:郑延坤
来源: 西安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