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冰淇淋、冰奶茶、冰镇西瓜成为解暑宠儿。然而,临床护理观察发现,每年夏季因“冰淇淋头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显著上升,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部分人群本身已存在未被察觉的脑血管隐患。低温刺激会导致颅内血管剧烈收缩。健康人群可能仅感受到短暂刺痛,但对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而言,这种血管的骤缩骤扩,如同反复拉扯老化的橡皮筋,显著增加了意外风险,甚至可能诱发脑出血。
**一、**普通“冰淇淋头痛”通常几分钟内自行缓解
普通“冰淇淋头痛”通常几分钟内自行缓解。但若吃冰后出现以下情况,请务必立即就医:
疼痛性质剧变:头痛从钝痛突然升级为炸裂样剧痛,并伴随恶心、呕吐,这高度提示可能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问题。
神经功能障碍:头痛同时出现单侧肢体麻木、无力,或口角歪斜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脑卒中的警示信号!
二、科学享用冰凉,实用护理建议
1.享受清凉并非要放弃冰品,关键在于方法得当,入口前“预热”:吃冰品前,先含一口常温饮用水片刻,让口腔适应温度,缓冲敏感神经,减少刺激。
2.摒弃“伤脑”吃法,避免仰头猛吞:此举会使低温物质直接冲击上颚神经丛,刺激强烈。推荐“温柔”融化:用舌头将冰品推至口腔两侧,稍作停留或小口咀嚼,待其缓慢融化后再咽下,显著降低对神经和血管的冲击。
3.特殊人群需“挑剔”选择:
(1)偏头痛患者:冷刺激可能诱发数小时甚至48小时后的延迟性头痛发作,建议优先选择室温甜品更为稳妥。
(2)“三高”人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夏季血管本处于扩张散热状态,骤然摄入大量冰品会引发血管剧烈收缩,加剧血压波动。糖尿病患者尤其要警惕,高血糖环境严重削弱血管自我修复能力。冷刺激造成的微小血管损伤,在糖尿病状态下难以恢复,极易进展为感染或血管堵塞(梗死)。必须严格控制冰品的摄入量和频率,并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三、重要护理提醒:
吃冰时出现的短暂头痛,是身体发出的“安全警报”,提醒我们应放缓节奏、温和享用。然而,若头痛持续超过15分钟,或伴随任何上述异常信号(如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剧烈呕吐、持续高热),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大量临床案例显示,忽视这些早期信号常导致救治延误,造成严重后果。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守护大脑健康最科学、最有效的态度。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管护师陶跃、康复科副主任护师张晓晓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