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由石家庄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石家庄市社会心理学会承办的科技周心理科普活动——“心理赋能,助力和谐校园建设”心理讲座在栾城区河北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采用线下讲座+线上转播形式,线下师生代表约270人,线上332人听取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河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生导师牧新义教授和石家庄市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郝志英两位专家担任主讲。

针对职校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技术学习中多见的心理问题和困惑,郝志英老师从发展心理学、积极心理学等角度,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客观认识自己、读懂自己,进而做到关爱自己、悦纳自己。在“读懂自己”环节,郝老师向孩子们阐释了压力的概念。她告诉孩子们,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有着推动自身行为的动力作用,懂得与适度的压力共存能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成长。在“懂得悦纳自己”环节,郝志英老师向孩子们讲解了觉察并识别自身情绪的方法以及如何应用ABCDE模型、“54321正念练习”等心理学技术来自行调整情绪。

针对孩子们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困惑,郝志英老师为孩子们进行了心理赋能,充分肯定了孩子们所学所能,鼓励孩子们练好厨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为孩子们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孩子们边听边记笔记。

从青春期开始,学生们的人际关系问题就日益凸显,针对比较常见的人际关系问题,牧教授从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入手,教导孩子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怎么有效沟通,怎么处理分歧等。为了避免伤害,老师特别强调在交往中注意识别交往对象,要有辨别力,在有效甄别下交到能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安全且有边界的友谊。牧教授在讲解完成后带着学生们做了一个互动游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构建人际关系的过程。牧教授诙谐幽默的讲解,引来同学们阵阵欢笑。

讲座的最后,学会老师建议大家在课余时间适当学习心理学理论,坚持运用心理学技术来调整自身情绪、释放自身潜能。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我们期待通过持续的公益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大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和水平。

来源: 心理应急服务队河北省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