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由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承办的“科普课堂”进通新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融合历史、科学与动手乐趣的“穿越百年的机械奥秘 | 自行车DIY科技营”科普活动在此圆满落幕。30组亲子家庭化身“机械工程师”,亲手组装经典“二八大杠”模型,在螺丝与齿轮的碰撞声中,解码自行车背后跨越世纪的科技智慧。
从达芬奇手稿到“二八大杠”:一场机械文明的穿越之旅
活动以一场生动的“时空穿越”拉开序幕。孩子们跟随导师的脚步,从1493年达芬奇手稿中神秘的木质“自行车雏形”,一路探寻到风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经典“二八大杠”。一张张历史图片和导师的讲解,让孩子们惊叹于两个轮子如何承载人类不断演进的智慧与工程奇迹,深刻理解了绿色交通工具的发展脉络。
亲子协作,赋予零件生命:沉浸式工程挑战
创造营的核心是动手实践。每组亲子家庭领到一份专属物料包,在专业导师的引导下,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机械装配之旅:
专注装配: 小手与大手协同合作,仔细组装28英寸经典轮组,搭建稳固车架。
巧用杠杆: 安装省力杠杆车把系统,感受轻轻一转即可掌控方向的精妙。
破解传动: 连接并调试古老的皮带传动系统,观察脚踏动力如何“隔空”高效驱动后轮。
十步严谨的进阶式制作流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与专注力,更让冰冷的零件在亲子协作中被赋予“生命”,一辆辆承载着成就感的经典自行车模型逐渐成型。
原理实验室:解密生活中的机械哲学
当亲手组装的模型脚踏板被踩动,后轮飞速旋转时,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导师引导孩子们深入探究:
“杠杆霸主”的奥妙: 为何小小车把能撬动庞大车身灵活转向?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在此生动演绎。
“皮带暗语”的传递: 剖析皮带传动如何实现动力的非接触式高效传输。
“花纹玄机”的智慧: 观察轮胎凹凸纹路,理解摩擦力在防滑与驱动中的关键作用。
这些源自生活的科学知识,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爸爸口中叮当作响的“二八大杠”,蕴藏着如此丰富的物理世界密码。
活动尾声,孩子们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专属DIY自行车模型,并带回了记录原理的科普手账。一位父亲感慨道:“和孩子一起拼装‘二八大杠’,仿佛回到了我的童年,还能一起学习里面的科学道理,这活动太有意义了!”此次活动成功实现了多重目标:
知识跨界融合: 无缝链接历史人文、物理原理与工程技术。
工匠精神启蒙: 严谨的装配流程锤炼了耐心与细致。
环保意识萌芽: 从自行车发展史感悟绿色可持续交通的价值。
亲子情感升温: 在共同创造中增进理解,建立珍贵的协作记忆。
当螺丝刀精准嵌入螺母,当齿轮咬合带动链条旋转,孩子们建构的不仅是一辆自行车模型,更是对机械世界运行逻辑的认知框架,以及一份对科技与历史交织之美的深刻体悟。这场在党群服务中心上演的“百年机械奥秘”之旅,成功为社区青少年及家庭播下了探索与创造的种子。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