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尴尬瞬间:咳嗽、大笑、打喷嚏时,突然感觉有尿液不受控制地漏出。是生育后遗症?还是年纪大了的自然现象?

很多人觉得这是难以启齿的秘密,也有人觉得它是偶尔出现的情况不足为虑。但有的女性却饱受困扰,她们的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到了快走、爬楼梯都会漏尿的地步。这些情况,很可能是患上了尿失禁。

尿失禁困扰着庞大女性群体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女性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35-45%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症状,严重尿失禁约7%,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

什么是尿失禁?

尿失禁通俗来讲就是尿液不自主地流出。女性尿道短而直,相较于男性,生理结构上就决定了女性更易发生尿失禁。

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多在腹压突然增加时出现,如咳嗽、大笑、提重物、运动等。这主要是因为盆底肌肉松弛,对尿道的支撑功能减弱,当腹部压力升高,膀胱内压力超过尿道阻力,尿液就会溢出。

哪些因素容易诱发女性尿失禁?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女性盆底肌肉、筋膜及尿道周围支持组织逐渐松弛,尿道黏膜下血管网退变,对尿道的支撑和闭合功能减弱,尿失禁的发生率随之上升。

2.生育因素:生育次数越多、胎儿过大、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助产工具,都可能对盆底肌肉和神经造成损伤,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风险。尤其是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的损伤更为明显。

3.雌激素水平下降: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变薄、萎缩,尿道闭合能力减弱,容易引发尿失禁。

4.肥胖:肥胖会使腹部压力增加,长期作用于膀胱和尿道,导致盆底组织承受的压力增大,从而增加尿失禁的发生概率。

5.其他疾病:长期患有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会使腹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损伤等,影响神经对膀胱和尿道的正常调控;泌尿系统的感染、结石等,都可能诱发尿失禁。

如何应对女性尿失禁?

1.控制体重:肥胖女性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可降低腹部压力,缓解对盆底的压迫,改善尿失禁症状。

2.避免增加腹压的行为:减少提重物、长时间弯腰劳作;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避免长期腹压过高加重尿失禁。

3.规律排尿: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不要刻意憋尿或频繁去厕所,可尝试每2至3小时排尿一次,逐渐训练膀胱功能。

4.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收缩肛门、阴道,就像憋尿、憋大便的感觉,保持3至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至15分钟,每天3至4次。长期坚持,可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提高尿道闭合能力,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5.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对于急迫性尿失禁,常用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收缩;绝经后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尿失禁,在排除禁忌症后,可局部使用雌激素制剂,改善尿道和膀胱黏膜功能。

6.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常用的手术方式是尿道中段悬吊术,通过植入吊带,加强对尿道的支撑;对于其他类型尿失禁,医生会根据具体病因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女性尿失禁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科学的治疗和康复方法。同时,女性平时也要注重盆底肌锻炼,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尿失禁的发生,摆脱“难言之隐”,重拾自信与健康生活。

世界尿失禁周

2009年,国际尿控协会ICS将每年6月份的最后一周定义为“世界尿失禁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类活动对尿失禁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推广,关注泌尿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为尿失禁患者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泌尿四病区 郑珏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湖南省人民医院 泌尿四病区 郑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