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受损,运动不当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肾病患者需要完全卧床休息,合理的运动对于改善身体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关键在于要清楚地了解哪些运动是不适合的,避免踩入“运动陷阱”。以下是需要严格规避的运动禁忌清单,帮助患者科学运动。

高强度竞技运动:瞬间增压伤肾

高强度的竞技运动,例如篮球、足球、短跑、举重和拳击等,往往伴随着瞬间的血压骤升。这种血压的急剧升高会导致肾脏血管压力急剧增大,从而可能引发蛋白尿增多,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肾小球损伤。蛋白尿的增加不仅反映了肾脏滤过功能的受损,还可能进一步加重肾脏的负担,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保护肾脏,肾病患者应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在进行这些运动时,心率控制在(170 - 年龄)次/分钟以内,既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又能避免对肾脏造成不必要的压力。例如,一位50岁的肾病患者,运动时心率应控制在120次/分钟左右,这样的运动强度相对安全。

增加腹压的动作:避免肾脏“被挤压”

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硬拉、倒立和长时间弯腰拾物等动作,都会显著增加腹部压力。腹压升高会间接增加肾脏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多囊肾患者,这种压力的增加可能诱发囊肿破裂出血。多囊肾患者的肾脏本身就存在多个囊肿,囊肿破裂会导致剧烈疼痛和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紧急医疗干预。

日常生活中,肾病患者在起身时应避免突然弯腰,可以借助手臂支撑缓慢起身,以减少腹部压力的变化。例如,在从椅子上站起来时,可以先用手臂的力量撑起身体,然后再慢慢站立,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压力对肾脏的影响。

长时间静止或憋气动作:警惕血流异常

潜水、长时间屏住呼吸(如吹奏乐器过度用力)和静态力量训练(如靠墙静蹲超过30秒)等行为,会导致胸腔压力骤升,影响肾脏的血流灌注。同时,静止性动作容易引发肌肉疲劳,增加代谢废物的堆积。代谢废物的增加会加重肾脏的排泄负担,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替代方案是选择呼吸均匀的有氧运动,如游泳和骑自行车。在游泳时,要注意选择水质清洁的场所,避免感染。骑自行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骑行速度和距离,保持均匀的呼吸节奏。例如,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速度保持在中低速,既能达到锻炼效果,又能避免憋气和过度疲劳。

高温或严寒环境下的运动:肾脏“怕极端”

在烈日下进行长跑、冬季户外进行高强度训练或蒸桑拿后立即运动,都是肾病患者需要避免的。高温环境下,人体容易脱水,而脱水会减少肾脏的血流量,加重肾脏的负担。严寒环境则可能引发血管收缩,影响肾脏的血液供应,导致肾脏缺血缺氧。

为了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肾病患者在夏季应选择早晚凉爽时段进行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不超过30分钟。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但要注意控制饮水量,避免过量饮水导致水肿。冬季运动时,要做好保暖措施,穿着多层衣物,运动前后补充温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和血液循环。

未经评估的盲目运动:个体化差异是关键

肾病患者之间的肾功能不全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运动耐量也各不相同。照搬他人的运动计划、凭感觉增加运动量,或者在运动中出现不适仍坚持运动,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盲目运动可能导致疲劳性损伤或电解质紊乱,进一步损害肾功能。

正确的做法是在运动前咨询医生,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具体来说:

当GFR>60ml/min时,患者可以耐受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快走时,速度可以控制在每小时5公里左右,每次步行30分钟左右。

当GFR在30-60ml/min之间时,患者应以低强度运动为主,如太极拳。太极拳动作缓慢,对身体的负担较小,每次练习时间可以控制在20-30分钟。

当GFR<30ml/min时,患者的肾功能已经严重受损,此时应优先选择床上肢体活动或被动按摩。床上肢体活动可以帮助保持肌肉的基本功能,被动按摩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

科学的运动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是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了解并严格遵守这些运动禁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才能真正实现运动的益处,为肾脏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