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功能指标中,肌酐一直备受关注。肌酐升高常被视为肾脏损伤的 “警报”,但许多人误以为 “肌酐高 = 尿毒症”,陷入过度恐慌。事实上,肌酐升高并不等于尿毒症,及时科学干预有望逆转或延缓病情。以下是一份详细的逆转指南,助力肌酐升高患者守护肾功能。

一、明确肌酐升高的 “真因”:急性 or 慢性?

肌酐升高的背后原因多种多样,可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病两类情况。

急性肾损伤引发的肌酐升高往往是可逆的,如脱水、药物中毒、感染等短期因素可导致肌酐骤升。比如,患者因严重腹泻、呕吐引发脱水,使肾脏灌注不足,进而出现肌酐升高。若能及时去除诱因,如补液纠正脱水、停用肾毒性药物、控制感染等,肾功能多可恢复,肌酐水平也能逐渐回落至正常范围。

而慢性肾病,如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肌酐升高通常是渐进性的。这类情况多由长期肾脏病变累积所致,一旦确诊,需通过规范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避免发展为尿毒症。

二、逆转关键 1:对因治疗,阻断损伤源头

控制基础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 130/80mmHg 以下,常用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减少尿蛋白,减轻肾脏负担。糖尿病患者应控制糖化血红蛋白<7.0%,通过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降糖药物等综合措施,降低血糖对肾脏的损害。

避免肾毒性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是常见的肾毒性药物,长期或过量服用可损伤肾脏。因此,患者应停用此类药物,同时远离偏方草药,部分草药成分复杂,可能含有对肾脏有害的物质。此外,要远离重金属及工业毒物,如汞、铅、镉等,这些物质可通过食物链或环境污染进入人体,对肾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三、逆转关键 2:饮食 “三限一优” 原则

限蛋白

优质蛋白的摄入对肌酐升高患者至关重要。按 0.6 - 0.8g/(kg・天) 摄入优质蛋白,如鸡蛋、瘦肉、鱼等,能保证身体获得必需的营养,同时减少废物产生,减轻肾脏负担。少吃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因为植物蛋白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较多含氮废物,增加肾脏排泄压力。

限盐限钾

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 5g 以下,减少肾脏对钠的调节负担,同时有助于控制血压。避免食用香蕉、菠菜等高钾食物,过量钾离子可能导致高钾血症,危及生命。但菠菜等蔬菜焯水后可去除部分钾离子,可适量食用。少喝肉汤、鸡精等隐形高磷食品,防止磷在体内蓄积,引发高磷血症,进而导致骨痛、血管钙化等并发症。

优选用餐方式

采用麦淀粉、藕粉等低蛋白主食,搭配必需氨基酸制剂,既能满足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的需求,又能防止蛋白质摄入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

四、逆转关键 3:管理并发症,保护残余肾功能

纠正贫血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可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补充铁剂来改善贫血状况,从而缓解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控制血磷血钙

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避免高磷血症导致血管钙化。对于维生素 D 缺乏的患者,需遵医嘱补充维生素 D,以维持血磷、血钙平衡,保护骨骼和血管健康。

五、逆转关键 4:监测指标 + 生活方式调整

定期复查

患者应定期复查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指标。若 GFR>60ml/min・1.73m² 且病因可逆,有望长期稳定,避免发展为尿毒症。密切关注指标变化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养成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每周运动 150 分钟左右,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控制体重 BMI 在 18.5 - 24 之间,避免肥胖对肾脏的额外负担。

肌酐升高虽然是肾脏损伤的信号,但通过明确病因、对因治疗、合理饮食、管理并发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综合措施,有望逆转或延缓病情进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守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