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体这个复杂而又精密的 “机器” 中,肾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净化工厂” 角色。它们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每天要过滤约 180 升血液,相当于整整 20 多瓶 500 毫升的矿泉水。通过这道关键的 “工序”,将血液中的废物、毒素和多余的水分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同时对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调节血压等诸多生理功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其代偿功能强大,肾脏一旦出现功能受损,早期往往不会引起人们明显的察觉,但它并不会完全 “沉默”,会通过我们身体的某些变化发出“求救信号”。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且知晓率不足 10%,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浑然不觉,错过最佳的干预时机。那么,以下这 5 种身体异常,就是肾脏在向我们发出的警示,需引起足够警惕,它们极有可能是肾病前兆。
一、尿液异常:泡沫久不散或颜色变深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颜色呈淡黄色或略带琥珀色。若在排尿时观察到尿中出现细密且长时间不消散的泡沫,这很可能是蛋白尿的一个重要表现。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受损后,原本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就会从这个受损的 “防线” 漏入尿液中,当含有蛋白质的尿液排出体外时,就会形成类似洗肉水或啤酒泡沫般的泡沫,且这种泡沫较为顽固,长时间不会自行消散。此外,尿液颜色的异常改变也不能忽视。如果尿液呈现浓茶色、洗肉水色,甚至更深的红色或褐色,这可能是血尿的迹象。血尿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肾脏或尿路存在病变,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等,这些疾病都可能破坏肾脏或尿路的正常结构,导致血液混入尿液中。
二、眼睑或下肢水肿:晨起明显
肾脏具有调节水钠代谢的生理功能,当其功能下降时,体内的水分就难以正常排出体外,容易在体内潴留。由于重力作用,水分更容易在身体的低垂部位聚集,如眼睑、脚踝、小腿等部位,从而出现水肿现象。很多人会发现,早晨起床后眼皮肿胀得厉害,按压下肢皮肤时会出现明显的凹陷,并且持续数日不消退。这很可能是肾脏在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紊乱等问题,导致体内水钠潴留,从而引发水肿。
三、持续性腰痛:双侧肾区隐痛
肾脏位于我们腰部两侧的脊柱两侧,即所谓的肾区。正常情况下,我们不会明显感觉到肾脏的存在,但如果出现单侧或双侧持续性的隐痛、酸胀痛,且这种疼痛并非由肌肉拉伤、剧烈运动等外力因素引起,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肾炎、肾结石或肾盂肾炎等肾脏疾病所导致的。比如,肾结石在肾脏内移动时,会刺激或阻塞肾盂、输尿管,引起肾区的疼痛;肾盂肾炎时,炎症刺激肾盂及周围组织,也会产生疼痛感。这种腰痛与因腰椎问题(如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引起的腰痛在疼痛位置和性质上有所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四、尿量骤变:夜尿增多或少尿
健康成年人夜间排尿次数一般在 0 次到 1 次之间。但若频繁起夜,夜尿次数达到 2 次及以上,而且夜间尿量明显增多,这可能是肾小管浓缩功能减退的一个信号。肾小管在肾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对原尿进行重吸收和浓缩,当肾小管功能受损时,无法有效地浓缩尿液,就会导致夜尿增多。反之,如果 24 小时尿量少于 400 毫升,则可能预示着肾脏的滤过功能出现严重衰竭。因为肾脏无法正常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水分,导致尿液生成减少,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少尿或无尿,是肾功能恶化的一个危险信号,常见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的晚期阶段。
五、疲劳乏力、面色苍白:贫血伴随症状
肾脏除了具有排泄废物和调节水钠平衡的功能外,还肩负着内分泌的重任,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刺激骨髓造血,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当肾功能受损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量就会减少,进而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会使身体组织器官供氧不足,从而出现头晕、乏力、面色萎黄等症状。这种疲劳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休息就能够缓解的,而且即使经过充足的睡眠,患者仍会感觉精力不足、容易疲惫。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并且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等,那么就需要及时检查肾功能,排查肾脏疾病引发的贫血。
肾脏健康关乎我们全身的生理平衡和生命活力,我们绝不能忽视它发出的这些求救信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关注肾脏相关指标,如尿常规、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肾脏超声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控制盐分、蛋白质的摄入量)、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避免滥用药物等,都是保护肾脏健康的关键举措。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护好这个人体的 “净化工厂”,让肾脏在身体中持续稳定地发挥其重要作用,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