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急”本是正常生理需求,可要是被尿急问题死死“拿捏”,那体验简直绝了!频繁跑厕所就像开启了无限循环模式,突如其来的尿意像个不讲道理的“小恶魔”,把人治的死死的;膀胱里似乎被定了个疯狂震动的闹钟,不分白天黑夜、上班摸鱼还是深夜熟睡,随时“叮”地一声,催你冲向厕所;更令人尴尬的是,有时尿急到根本控制不住,尿液还会不受控制的漏出来。碰到这些情况,别以为这只是单纯“喝水太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悄悄捣乱生活的“隐秘困扰”——膀胱过度活动症(OAB)
解密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是一种以尿急为特征的症候群,常伴有尿频和夜尿症状,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明确的病理变化。
它简单来说,就是膀胱的肌肉过于“活跃”,变得不再听话,老是自己就收缩起来;还有啊,就是膀胱的“感觉神经”太过敏感了,哪怕膀胱里就只有一点点尿液,它也会紧张得不行,赶紧给膀胱发信号说要排尿;除此之外,身体其他部位出了问题,比如神经系统信号传递乱成一锅粥、激素平衡被打破,也会拉着膀胱一起“造反”,让它开启过度活动模式。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病因素
这“磨人的小妖精”,为什么偏偏找上你?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才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是相对来说女性更容易“中招”。这是因为女性生理结构和激素水平变化,再加上怀孕、分娩、更年期等特殊时期,让女性成了它重点“关照”对象。
年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幕后推手”,随着年龄增长,膀胱的肌肉弹性及神经调节功能能力下降,对于男性来说,出现前列腺相关问题,膀胱过度活动症也很容易跟着来“凑热闹”。
还有一些我们平时容易忽视的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长期憋尿,把膀胱当成无限容量的水桶;经常饮用大量的咖啡及浓茶,给膀胱疯狂“打鸡血”;整天精神紧绷、压力过大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膀胱的正常工作,让它不再听话。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
到底是单纯地喝多了水,还是不幸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呢?这可不是简单看症状就能下结论的。医生会像侦探一样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详细询问患者的排尿情况,比如频繁跑厕所是什么时候开始、一天要去几次、晚上会不会被尿憋醒,小便憋不住的情况,各种细节统统都要问清楚。还会询问女性的妇科病史、月经生育史、男性的泌尿生殖病史,简直比查户口还仔细。
看完医生还不算完,接下来才是一系列的“闯关”检查——尿液检查、泌尿系B超、CT等轮番上阵,以排除尿路感染、畸形,有无尿路结石、梗阻等问题。最关键的是安排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判断膀胱的收缩功能,是否存在不稳定性收缩,尿量增加时膀胱压力情况。只有经过这么多详细的检查,才能帮助医生明确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将膀胱过度活动症一举拿下。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
要是真的被诊断出了膀胱过度活动症,请不要焦虑,不要讳疾忌医,临床上已经有了很多治疗方法帮助您远离这种“社交癌”,包括: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微创及手术疗法。
还有必须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定时排尿,给膀胱培养一个规律的生物钟,让它形成稳定的排尿节奏,避免膀胱过度充盈或过度收缩。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膀胱过度膨胀,像一个吹到极限的气球,早晚会影响膀胱肌肉的正常功能,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虽然是个让人头疼的“捣蛋鬼”,给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与尴尬,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心态,借助科学的诊疗手段,正确认识、积极治疗,就一定能将这个烦人的“捣蛋鬼”赶出我们的生活,重新拥抱自在从容的美好生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学秘书、主管护师徐婵
来源: 温州市护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