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治理中,平茬机械如同 “科技剪刀”,以精准化、机械化作业重塑沙生植物的生长轨迹。当古人“斩棘除草”的原始劳作演变为今日机械化的精准作业,这些装备恰似古诗词中“工欲善其事”的现代注脚,既承续着 “敕勒川,阴山下” 的草原生态理想,又以 “利器”之力开创沙生植物养护的新境界。以下从机械分类、技术特性与生态价值出发,解码平茬装备如何以“斩棘平茬”之能,成就“固沙育绿”之功。

一、3类装备的精准分工,各司其职的 “沙场利器”

(一)机载式平茬打捆粉碎一体机:高效集成的 “沙漠作业中枢”

动力与速度:四驱系统支撑 3.5 km/h 作业时速,5 km/h 转场速度,兼顾切割精度与地形适应性;

作业能力:小于3 cm 直径柠条收割、50-100 mm 割茬控制,搭配 80 马力拖拉机日收割量超 20 吨, 集平茬、打捆、粉碎于一体。

图1.平茬打捆一体机

(二)机载式普通平茬机:地形适配的 “标准修剪器”

参数优势:与机载式平茬打捆粉碎一体机同速作业下,900 mm 切割装置离地间隙应对复杂地貌,200 丛 /h作业效率实现规模化修剪,50 mm 留茬精度保障植物再生质量。

图2.普通平茬机

(三)手持式割灌机:灵活补位的 “末梢作业兵”

场景突破:全无地形限制,虽 30 丛 /h 效率有限,却能深入陡坡、沙丘缝隙,成为机械化作业的 “毛细血管”补充。

图3.手持式平茬机

二、从人力消耗到精准赋能的质变,效率与生态的“平仄相谐”

(一)效率成本的双向优化

单机日作业量抵数十人工,柠条收割成本控制在 1000-2000 元 / 公顷,10 升 / 小时油耗实现规模化经济;标准化割茬避免人工参差损伤,苗木通直度提升超常规培育水平,根蘖苗竞争减少使养分利用率显著提高。

(二)生态价值的科学释放

平茬后沙柳、柠条新枝生长旺盛,防风固沙能力增强,植被覆盖度提升直接抑制流沙扩散;机械作业按科学高度修剪,维持群落结构稳定,为沙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图4.平茬后的效果(内蒙古乌兰察布-间隔平茬)

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利用的共赢,枝条里的“诗画乾坤”

(一)枝条资源的 “双向变现”

治沙原料:分段枝条制成草方格,构建沙漠锁沙屏障;

饲料加工:粉碎柠条枝条含蛋白质,转化为牛羊饲料,解决牧区饲料短缺问题。

(二)治理模式的可持续升级

机械化作业将“纯生态投入” 转化为 “资源循环产出”,牧民通过饲料加工获得经济收益,形成“生态保 护-产业发展”的良性闭环。

四、技术驱动未来升级,科技与自然的“和韵而歌”

当前,平茬机械已在西北沙区实现规模化应用,未来智能化升级将推动 “精准作业 + 数据监测” 融合:GPS 自动调节割茬高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植被生长,让机械不仅是 “修剪工具”,更成为沙漠生态的 “数字管家”。

从“人工挥斧”到“机械轰鸣”,平茬装备以对仗式的技术逻辑——“效率与精度并存、生态与经济共生”,在沙漠中书写着植被焕新的科技诗篇。这种将工程技术与生态规律深度结合的实践,正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着中国方案。

来源: 林业和草原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