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雕刻分为两种:葫芦雕和刻葫芦。葫芦雕区别于其他葫芦器的主要特征是既非单纯的范制,也非单纯的雕刻,而是将范制、雕刻、火绘、拼接组合融为一体,成为一门综合的葫芦器工艺。葫芦雕以拼接组合为主, 最常见的是再辅以雕刻、火绘、也有人还辅以范制。 使用材料是品种不同、大小不同的天然葫芦, 剖开后利用不同部位,重新组合为造型各异的葫芦器物。 在拼接组合的基础上,再施以雕刻, 葫芦雕的艺术美就更强了。主要雕法有阳雕、阴雕、透雕、 阳雕平地、阳雕沙地、阴刻阳雕、双勾勒等。

主要刀法有直刀、平推刀、外侧刀、内侧刀、顺行刀、逆行刀、挑刀、垛刀 、切刀等。这些雕法和刀法基本是从竹雕、木刻等工艺中借鉴而来的,施刀要做到稳(心静气和)准(准确度高)轻(用力恰当)慢(行刀缓稳)巧(刀法娴熟)。只有这样才能雕出一件精美的葫芦工艺品。 刻葫芦,顾名思义,是在葫芦上刻字雕画,使其成为供人欣赏的葫芦艺术品。葫芦雕是一种立体艺术,而刻葫芦则不是,全是在葫芦表面上作文章。

据说刻葫芦最初在甘肃一带民间流传,人们在葫芦上走刀划针,随意刻画出简单的花草虫鱼图案,作为观赏。后来经过艺人的不断摸索、研究,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专门刻葫芦艺术。刻葫芦原一只有针法, 现在又创造出刀刻法,出现了各种镂空葫芦。有的还创作出仿水墨、 写意的名家山水画作品,并摹仿吴昌硕、任伯年、徐悲鸿、齐白石的画韵,创造出风采独具的彩画葫芦。

合肥葫芦雕刻现任传承人:

姚瑶,号匏然,1984年生人,毕业于安徽建筑大学艺术系,现乃葫芦雕刻第六代传人,合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名人,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会员。自小爱好艺术,喜欢雕刻,又机缘巧合之下结缘第五代葫芦雕刻大师,人称“葫芦大王”的马友谊,便拜师学艺,从此开启了葫芦雕刻生涯。

葫芦雕刻在我国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为葫芦雕刻的全盛时期,当时庐州(今合肥)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人口众多,手工业发达。由于葫芦可以辟邪镇宅,民间流行佩戴摆放葫芦工艺品,因此在宿州路、淮河路一带,葫芦雕刻手工艺人聚集在此进行葫芦雕刻。

合肥传统葫芦雕刻技艺,历史悠久,选材独特,内容广泛,设计精美,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作为高雅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它那粗犷豪放的雕刻技法,释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记载了众多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合肥浓郁的乡土风情,深受人们的喜爱。

合肥葫芦传统雕刻技艺区别于其他地域葫芦艺术的最主要一点,就是雕刻手法别具一格,就创作用的工具而言,以最初的只用刀刻,发展为现在的用针、刀、针刀并用、甚至使用烙铁等等。合肥葫芦传统雕刻技艺工艺及其复杂,且难掌握,其工艺独具一格,根据葫芦,随心创作,图案主要有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及人物等。雕刻葫芦不单单是一种观赏艺术品,更是一种广为人知的传统文化珍品。

来源: 数字化科普小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