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病被人称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90%患者存活期不超过5年,患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死去。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知名互联网公司前副总裁蔡磊……都被它折磨过或正遭受折磨。
“渐冻症”医学上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缓慢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疾病。目前,全国有近10万名渐冻症患者,但尚未有良好的治疗方法,它的病理机制仍不明朗,“渐冻人”的平均生存期只有三至五年。患者发病后肌肉萎缩无法逆转,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会渐渐变成一根“熔化的蜡烛”:无法说话、无法吞咽、呼吸需要机器维持……最终瘫痪,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世界范围内,运动神经元病的患病率约为0.8~8.5/10万,属于少见病。但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渐冻症”的发病率仅次于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排在第3位。我国目前缺乏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渐冻症”发病高峰在40岁~50岁,男性发病占优势,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在“渐冻人”中,只有5%~10%为家族性,有明确的遗传背景。90%~95%的患者没有家族史,病因不明。
怎样早期识别“渐冻症”?
渐冻症的早期症状很难以察觉。最早期的典型症状通常是肌肉明显的无力或者萎缩。其他比较明显的症状包括吞咽困难、痉挛或牵涉的肌肉僵硬。肌无力会影响四肢;可能还会出现说话含糊和带鼻音的现象。渐冻症早期出现哪些症状取决于最先受到影响的运动神经元是哪些。大约75%的患者罹患的是“四肢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即首发症状出现在手臂和腿部。
会突然感觉大拇指力量减弱,如拧不开饮料瓶的盖子,端不起笔记本电脑或者水杯,拧不动家门的钥匙甚至用筷子夹不起较重的菜……
腿起病型患者会出现走路或跑步时跌倒或绊倒,走路时明显拖腿而行。曾有病患这样描述他最初感觉不对劲的表现:他说自己坐下来时间长一点就会抽筋,晚上睡觉也会抽筋,然后抽筋的频率越来越频繁。有一次他晚餐后从座位上起来收拾东西,突然间腿一软,整个人就跌倒了。
延髓起病型另外约25%的患者罹患的是“延髓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也就是以说话障碍或吞咽困难为首要表现。说话开始变得含糊、带有鼻音或失语。其他症状包括吞咽困难和舌头丧失灵活性。
呼吸起病型很少一部分患者属于“呼吸起病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即支持呼吸的肋间肌最先受到影响。也很少一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出现额叶痴呆症,并最终发展为其他更典型的症状。
渐冻症早期的诊断依赖于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查在ALS诊断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的早期识别和鉴别至关重要,需要有专科医师进行全面合理的诊治。做到早期识别这种疾病并对疾病的转归要有一定的认识,以便于发现问题及早就医、及早治疗。
来源: 丹东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