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科普服务分类与代码》GB/T 41555-2022 规定了科普服务的分类及编码总体要求、分类方法、编码方法、分类及代码表以及扩充原则,采用GB/T 20001.3--2015中规定的混合分类法,将科普服务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

——大类按照科普服务依托的渠道和形式分类;

——中类是在大类的层级下,按照服务提供的过程分类;

——小类是在中类的层级下,按照科普服务提供的目的与形式分类。


全面性:分类代码应涵盖科普服务的不同类别、涵盖科普服务全过程的理念,宜覆盖科普服务领域。

准确性:分类应准确反映科普服务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每一类科普服务的内容和形式等信息都是真实的,且与实际相符。

唯一性:科普服务全流程中的每一种服务形式,均应在本文件中划分至相应类别,对应唯一编码。

扩展性:应考虑目前及未来的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新的科普服务形式,为新兴科普服务形式预留余地,便于分类与代码的扩展和延续,分类与代码在设计时预留扩展空间,并明确扩展规则。

相关定义

科普(science popularization) :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来源:GB/T 32844-2016,2.1,有修改]

科普服务(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rvice):由政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教育类服务、多媒体传播服务、基础设施服务、活动类服务、支撑服务及其他服务。

编码规范

科普服务分类编码采用GB/T 20001.3-2015中规定的层次编码方法。科普服务分类代码由6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a) 前两位为大类代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1开始编码;

b) 第三、四位为中类顺序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1开始编码;

c) 最后两位为小类顺序码,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从01开始编码。

示例:010203为科普教育网络资源供给服务的代码,其中,“01”为科普教育类服务的大类代码,“02”为科普教育课程资源供给服务的中类序码,“03”为科普教育网络资源供给服务小类顺序码。

科普服务分类

科普教育类服务:针对科普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包含课程开发服务、课程资源供给服务、教学过程服务等。

——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而开展的包括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开发和制定服务。

  • 讲授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以讲述、讲座、讲解等形式为主为公众提供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 实验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以现象引导、任务引导、知识启发、动手实验等形式为主为公众提供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 竞赛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以科技创新活动和科技竞赛等形式为主为公众提供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 展览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以展览资源为主为公众提供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 训练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以科学素质训练活动为主为公众提供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 其他类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教育课程开发服务。

——科普教育课程资源供给服务

  • 科普教育教材、教案供给服务:依据科普教育课程编制的、系统反映的教材、教案的编写、生产和供应服务。
  • 科普教育装备供给服务:科普教育过程中涉及的专门或配套的教具、实验设备供给服务,如模型、标本、挂图、幻灯、教学仪器、实验设备等。
  • 科普教育网络资源供给服务:科普教育过程中涉及的网络资源、网络平台供给服务,如教学平台、实训平台、三维仿真平台等。
  • 其他科普教育课程资源供给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教育课程资源供给服务。

——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科普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服务。

  • 讲授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 实验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 竞赛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 展览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 训练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 其他类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教育教学过程服务。

——其他科普教育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教育服务。

科普多媒体传播服务:针对科普多媒体资源提供的内容创作、生产制作、发行宣传以及信息化等服务。

——科普多媒体内容创作服务:以科普为目的,以文字、图画、音像、广播、影视、动漫、舞台、互联网等为载体,开展内容创作服务。

  • 图书、期刊、报纸、杂志科普作品创作服务:适合于平面媒体而开展的科普作品内容创作服务。
  • 音像、广播、影视科普作品创作服务:适合于音像、广播、影视媒体而开展的科普作品内容创作服务。
  • 舞台类、体验互动类科普作品创作服务:以演唱、演奏、表演、实物、数字化等为载体,结合科普剧本或脚本或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媒体,满足形象塑造、情绪和情感传达,或者让使用者参与互动的科普作品的内容创作,如科普曲艺、科普歌舞、科普剧、科普玩具、科普游戏等。

——科普多媒体作品制作发行服务

  • 音像、广播、影视科普作品制作发行服务:音像、电子科普作品的录制、配音、编辑、后期处理等服务;音像、电子科普出版物的编导、摄制等服务。
  • 舞台类、体验互动类科普作品制作服务:舞台类(如歌剧、舞剧、话剧、哑剧、诗剧、偶发剧、木偶剧等科普剧、科普音乐剧)、体验互动类(如科普玩具、科普 VR、科普文创、科普游戏、科普电竞等)科普作品的设计、生产、制作服务。

——科普多媒体作品发行宣传服务

  • 图书、期刊、报纸、杂志科普作品发行宣传服务:平面媒体科普作品的批发、零售、推介及各类广告等服务。
  • 音像、广播、影视科普作品制作发行宣传服务:音像作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发行、放映等服务。
  • 舞台类、体验互动类科普作品发行宣传服务:舞台类、体验互动类科普作品的演出、体验服务。
  • 其他类科普多媒体作品发行宣传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多媒体作品发行宣传服务。

——科普信息化服务:基于网络、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 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科普多媒体作品开展的信息化服务。

  • 科普信息化平台服务:信息化渠道中网络平台的开发与运维服务,如网络平台、自媒体等开发运维服务。
  • 科普信息化终端服务:信息化渠道中展示终端的开发和维护,如数字阅览屏、电子宣传栏等开发和维护。
  • 科普智慧化服务:建立在信息化技术基础上,基于智能技术应用的科普服务。
  • 其他科普信息化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信息化服务。

——其他科普多媒体传播服务:未包含在上述科普多媒体传播服务中的相关媒体传播服务。

科普基础设施服务:针对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大科学装置 (备)、基层科普设施以及其他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所提供的基础建设、展品开发、展览展示、配套服务等相关服务工作。

——科普场馆设计与建设服务:针对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基层科普设施以及其他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 (所) 的设计与建设服务。

  • 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设计与建设服务
  • 科普基地设计与建设服务:除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等专门科普场馆外,图书馆、文化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实验室、动物园、植物园、海洋馆、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科普小镇、科幻主题公园、企业展览室等科普基地的设计与建设服务。
  • 其他科普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服务。

——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针对特定内容,采用陈列、演示、体验互动等形式,表达展品希望向观众传播的科学概念和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陈列类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基于固定形式的陈列和展览要求,表达展品希望向观众传播的科学概念和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演示类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基于声、光、电、虚拟等技术手段的科学实验、演示等设备和器材,表达展品希望向观众传播的科学概念和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体验互动类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基于参与性和趣味性的要求,表达展品希望向观众传播的科学概念和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流动类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基于流动展览的要求,表达展品希望向观众传播的科学概念和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
  • 其他类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展品内容创作服务。

——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将科普展品内容的概念设计与方案设计具化为生产设计与工程设计的服务。

  • 陈列类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
  • 演示类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
  • 体验互动类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
  • 流动类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
  • 其他类科普展品设计、制作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展品生产设计和制作服务。

——科普基础设施展览设计服务:针对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大科学装置 (备)、基层科普设施以及其他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 (所) 进行展览所涉及的常设展览、短期展览设计与策划服务。

  • 实体类科普场馆展览设计服务:基于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科普公园、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画廊、科普活动站等科普展馆中举行展览所涉及的方案策划、设计服务。
  • 流动类科普设施展览设计服务:基于流动科普设施设计的展览所涉及的方案策划、设计服务。
  • 数字化科技馆展览设计服务:基于数字化科技馆开展网络展览所涉及的方案策划、设计服务。
  • 其他科普场所展览设计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场所举办展览所涉及的方案策划、设计服务。

——科普场所配套服务:针对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基层科普设施以及其他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 (所) 提升服务质量而开展的相关服务。

  • 科普讲解服务:通过专人向公众进行介绍、解释、辅导等类型的服务。
  • 科普导览服务:通过语音、指示牌、参观路线图等向公众指明参观线路和相关信息的解释与指导服务。
  • 科学文创产品服务:经由科学主题转化的具备市场价值的文创产品设计、制作、销售等服务。
  • 科普场所运维管理服务:科普场所公众服务和运维管理服务。如清洁服务、保安服务、餐饮服务、购物服务、娱乐服务、休闲观光服务、停车服务、中央控制系统服务等配套业务。
  • 科普场馆信息化服务:科普场馆信息化平台开发与运维服务。
  • 其他科普场所配套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场所配套服务。

——其他科普基础设施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场所提供的科普基础设施所服务。

科普活动类服务:以科普为目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展的线上、线下有组织的群体性活动。

——科普活动策划服务:采用展示、培训、宣讲、竞赛、体验等形式,对线上、线下科普活动提供的策划和实施方案设计服务。

  • 展示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培训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宣讲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竞赛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体验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综合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 其他类科普活动策划服务

——科普活动实施服务:为保障展示、培训、宣讲、竞赛、体验以及综合性科普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线上、线下予以实施、组织与承办的服务。

  • 展示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培训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宣讲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竞赛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体验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综合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 其他类科普活动实施服务

——其他科普活动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活动服务。

科普支撑服务:为保障科普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进一步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及支撑服务。

——科普研究服务:对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社团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的服务。

  • 科普基础理论研究:针对科普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原理开展的研究,如科学素质建设理论与实践、科普工作规律、科普政策、科普产业发展等服务。
  • 科普应用研究:为解决科普领域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相关研究,如科普政策实施效果研究、科普资源调查研究、科普产业案例研究等服务。
  • 科普发展研究:为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未来发展提供的、决策和咨询服务。如高端智库、发展规划等服务。
  • 其他科普研究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研究服务。

——科普组织建设与管理服务:为不同类型的科普组织建设及组织管理提供的服务。

  • 科普公共管理服务:为提升各级地方政府科普公共服务水平而提供的综合管理服务,如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科协提供的综合管理服务。
  • 社会团体科普组织建设与管理服务:为提升专业性和行业性团体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而提供的综合管理服务。
  • 企事业单位科普组织建设与管理服务:为提升企事业单位向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而提供的综合管理服务。
  • 其他科普组织建设与管理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组织建设与管理服务。

——科普人才建设服务:科普人才的培养、培训、奖励、评定等服务,如高端科普人才培养、专(兼)职科普人才培训、科普志愿者培训,以及科普人才激励与评价等。

  • 科普人才培训服务:面向科普工作和科普活动的需求而开展的专、兼职科普人才的培训服务。
  • 科普人才评价服务:对科普人才能力进行客观评价的服务,如科普人才奖励、科普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等。
  • 科普人才推介服务:为促进科普人才的流动和人才队伍整体发展所进行的科普人才推介服务,如科普人才交流会等。
  • 其他科普人才建设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人才建设服务。

——科普情报信息服务:为保障科普情报信息的有效利用而提供的相关服务。

  • 科普文献信息服务:中外科普文献的整理、保管、检索、传递、复制、分析,以及外文科普文献的翻译等服务。
  • 科普数据信息服务:科普数据的数字化及其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发布等服务。
  • 科普信息统计服务:对科普实施过程中涉及和产生的人力、经济投入、产出效果等数据要素进行收集的服务,如《中国科协统计年鉴》中的科普相关数据,《中国科普统计》数据等。
  • 其他科普信息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信息服务。

——科普知识产权服务:与科普产品与服务相关的专利、商标、版权、著作权、软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的代理、转让、登记、鉴定、评估、认证、咨询、检索等服务。

——科普社会化服务: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将科普资源聚合,获得大规模社会效益的服务。

  • 科技资源科普化服务:对科技资源功能和作用进行拓展与延伸,丰富科普资源,提升科普能力的服务。
  • 应急科普服务:针对特定的事件,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处理中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的传播服务。
  • 其他科普社会化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社会化服务。

——科普规范化服务:为保障科普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运行而提供的相关服务。

  • 科普标准化服务:科普事业和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展的工作指南制定、专项规范和标准建设、贯宣服务,如科普场馆建设标准、科普活动实施标准、科普产品和服务规范或标准等。
  • 科普监测服务:针对科普全流程开展监测,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服务。
  • 科普评估服务:根据委托方明确的目的,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普服务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

——科普国际化服务:为实现科普工作的国际化扩展而提供的相关服务。

  • 科普人才国际化服务:以科普人员为主体,开展的国际间交流提供的相关服务,举办国际科学传播人才交流会、引进国 (境) 外高级科学传播及普及人才、举办国内科普人才赴境外业务培训、国际科学传播组织任职培训等支撑服务。
  • 科普资源国际化服务:以科普资源为主体,开展的国际间交流提供的相关服务,如图书、影视、计算机软件、数据、标准等服务。
  • 科普活动国际化服务:以活动为主体,开展的国际间交流提供的相关服务,如科普国际会议、会展、国际性科普活动等。
  • 其他科普国际交流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国际交流服务。

——其他科普支撑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普支撑服务。

其他科学技术普及服务:上述分类中未包含的科学技术普及服务。

参考文献:

[1] GB/T 4754-2017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2] GB/T 7027-2002 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3] GB/T 10113-2003 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4] GB/T 32152-2015 科技服务业分类
[5] GB/T 32844-2016 科普资源分类与代码
[6] 柳成洋。服务标准化导论 [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7] Central Product Classification (CPC) Version 2.1.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15
[8] 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 [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9] 任伟宏,刘广斌,任福君。我国科普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构建初探 [J]. 科普研究,2013, 8 (5): 14-20,35
[10] 任福君,张义忠,刘萱。科普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研究 [J]. 科普研究,2011, 6 (3):5-13

《科普服务分类标准》作为科普服务领域的重要规范性文件,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与行业引领意义,该标准通过构建全面、准确且具备扩展性的分类体系(涵盖科普教育、多媒体传播、基础设施等六大类服务),为科普服务的规范化管理与标准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其价值可体现在多个维度:一方面,统一的分类与编码规则(如6位阿拉伯数字的层次编码方法)可实现科普服务信息的高效处理与交换,便于政府、机构及社会力量对科普资源进行整合与管理;另一方面,分类标准对科普服务全流程特征的精准刻画(如课程开发、活动策划、支撑服务等细分领域),既能为科普产业的统计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能引导各类主体围绕不同服务类型提升供给质量,助力全民科学素质的系统性提升。此外,标准预留的扩展空间(如为新兴科普服务形式预留编码空间),可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服务模式创新,持续推动科普服务行业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根据公开标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以原文为准,若疑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立即留言明示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来源: 公众号:科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