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民沈女士因高热4天,且伴有咳嗽、咳痰乏力,在外院治疗5天,病情迟迟没见好转,体温越来越高,辗转到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到呼吸科(肺病科)找刘俊副主任医师就诊。

胸部CT检查提示,患者右肺可见大片实变、右肺上叶炎症,为明确病原菌,入院后即行气管镜检查,对肺泡灌洗液进行二代基因测序(NGS)检测,结果提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康复出院。

一、什么是“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既非细菌,也非病毒,而是一种衣原体,主要在鸟类之间传播,在特定条件下可由被感染的动物传染给人,产生轻微的症状,严重者可导致重症肺炎。由于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的人,故命名为“鹦鹉热”。

后发现其实鹦鹉之外的其他多种鸟类(如鸭子、火鸡等)均可感染本病而具有传染性,又称“鸟热”。

二、鹦鹉热衣原体有哪些传播途径?

鹦鹉热衣原体的主要宿主是鸟类(如鹦鹉、鸽子、鸡鸭等),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1、呼吸道吸入

人类接触感染鸟类的羽毛、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后,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或粉尘通过呼吸道吸入而引发感染。

2、经皮肤、黏膜或消化道传播

带菌的分泌物、排泄物经皮肤、黏膜或消化道等途径引起感染。

三、鹦鹉热如何防治?

1、治疗

对不明原因的高热肺炎患者, 尤其经验抗感染效果不佳时,若近期有家禽或鸟类接触史,应考虑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可能性,并尽早开展病原体检测。

2、预防

①鹦鹉热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确诊后需进行隔离和抗感染对症治疗,治愈后有概率复发,应注意防治。

②切断传播途径(严格检查鸟类或禽类的饲养及运输工具,对饲养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③在接触鸟类或禽类时,应注意个人防护,若不幸被抓、咬或挠伤则需及时采用75%的酒精消毒和清洁伤口,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救治;

④在处理鸟类或禽类排泄物或接触鹦鹉热患者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规范佩戴口罩、手套等,并在处理后及时洗手。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或减少在密闭环境内与鸟类或禽类接触;保持良好卫生:接触禽鸟后要彻底洗净双手,养鸟爱好者要每日清洗鸟笼,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应用“湿式作业”。

(2)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食用禽类的时候要煮熟煮透,生熟食分开。避免与患鸟接触,如果不慎得病,有相关症状,立即去医院就医,就医时要告知自己的禽类接触史,以便医生判断病情。

(3)保持环境卫生:定期对家禽、野禽养殖和交易场所及饲养笼器具进行卫生清理和预防性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4)增强自身体质:多运动,多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几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呼吸科(肺病科) 刘玲玲 刘俊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刘玲玲 刘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