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习惯坐着测量血压,看到数值处于正常范围便松了一口气。然而,坐着量血压正常并不意味着真的远离高血压风险。研究显示,坐姿下血压正常的人群中,有16.4%的人在采用仰卧位测量时会被诊断为高血压,且这些“隐匿性高血压患者”面临着更高的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等疾病风险。因此,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至关重要。
那如何才能正确测量血压呢?
测量前,需做好充分准备。测血压前30分钟,不要吃东西、喝水、运动或吸烟,同时要排空膀胱,减少干扰因素。测量前静坐5分钟,保持安静,不说话、不玩手机,让身体和情绪处于平稳状态。
坐着测量时,姿势必须规范。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后背靠实并保持直立,使身体得到充分支撑。双脚需平放于地面,不能交叉,避免腿部血管受压影响血液流动。手臂要自然放置在桌面上,确保袖带中部与心脏平齐,这样能避免因流体静力压等因素导致血压数值偏差。若手臂乱放,如放在膝盖上或悬垂在身体一侧,收缩压可能会平均高出3.9至6.5mmHg,舒张压也会相应升高,极易造成误诊。同时,要选择合适尺寸的袖带,将其缠在裸露的手臂上,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建议多次测量,每次间隔一分钟并记录结果,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
除了坐姿测量,仰卧位测量同样关键。研究表明,躺着量血压所得到的数值,或许更能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仰卧测量时,应躺在平整的床上,全身放松,手臂自然伸直,同样保持袖带中部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与坐姿测量一样,也要进行多次测量并记录数据。
通过坐姿和仰卧位两种方式测量血压,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身血压状况。一些在坐姿下血压正常,但仰卧时血压升高的人,其患冠心病、心力衰竭、卒中的风险显著增加。因此,千万不要因为一次坐着测量血压正常,就忽视了潜在的健康隐患。
下次测量血压时,不妨多花些时间,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让血压测量结果更准确,也为自己的健康多一份保障,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守护心血管健康。
来源: 科普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