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中风后,儿子每天扶她走一万步,结果膝盖肿得走不了路……”
“李叔怕再出事,卧床三个月,后来连坐都坐不稳了……”
作为康复科医生,我们见过太多家庭因为错误的康复方式,让患者走了弯路。今天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就来聊聊居家康复最常见的五大误区,帮您避开这些“好心办坏事”的陷阱。
误区一:不敢动,躺着最安全?
真实案例:家属怕患者摔倒,全天候要求卧床,结果两个月后肌肉萎缩,连翻身都要三个人帮忙。
科学真相:长期卧床会让肌肉每天流失1%-3%,关节逐渐僵硬,还可能引发肺炎、血栓。
正确做法:
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活动:从床上抬腿、翻身练起
利用家庭道具:在沙发扶手上绑毛巾练习抓握,用矿泉水瓶做上肢负重
牢记“宁可慢,不能停”:每天练习10分钟,比每周突击1小时更有用
误区二:拼命练,走得越多越好?
常见场景:家属扶着患者强行走路,患者拖着腿硬撑,最后形成“划圈”步态再也改不过来。
关键提醒:错误的走路姿势会刻进大脑,导致永久性异常步态
正确做法:
先练“质量”再求“数量”:先对着镜子练单腿站立、重心转移
巧用家庭训练:坐着用脚底滚可乐瓶练足部控制,爬行时铺软垫保护膝盖
每周拍视频记录:对比动作是否对称,及时调整
误区三:只管身体,心情不好正常?
数据说话:约40%中风患者会出现抑郁,但他们常被要求“坚强点”“别矫情”。
隐藏危机:情绪障碍会直接降低康复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暖心建议:
每天设立“聊天时间”:不谈病情,聊聊往事或共同兴趣。
制造小成就:用手机记录首次独立刷牙、端稳水杯的瞬间。
警惕危险信号:持续失眠、拒绝交流超过两周,需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误区四:乱用偏方,吃保健品能代替药?
血泪教训:患者停用降压药改喝“通血管药酒”,半年后再发脑出血。
核心原则:中风是全身性疾病,擅自停药相当于拆除“防洪堤”。
家庭药箱管理:
药物分装盒贴时间标签,防止漏服。
警惕食物陷阱:服用华法林忌食菠菜、动物肝脏。
定期“体检打卡”:家用血压计早晚各测1次,数据记入健康APP。
误区五:照搬方案,别人有效我就学?
典型错误:邻居老张每天走5公里康复了,自己也跟着走,结果诱发心绞痛。
个体化原则:大脑损伤区域不同,康复方案千差万别。
正确做法:
把医院训练“搬回家”:治疗师教的翻身技巧,在家用同样高度的床练习。
巧用智能设备:运动手环监测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为安全)。
合并疾病要当心:糖尿病患者训练前后测血糖,高血压患者避免低头动作。
给家属的特别提醒
康复不是患者一个人的战斗:
避免过度保护:让患者自己扣纽扣,哪怕需要十分钟。
警惕“替代综合征”:家属代劳一切,反而加速功能退化。
定期“复诊日历”:即使情况稳定,每3个月也要找康复科系统评估。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龙映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 龙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