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强老药工传统特色技艺传承,培养一批中药传统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2024年11月“朋汤义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支持建设,建设周期为3年。

根据《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工作室基于全国老药工朋汤义创新性理论方法“中药望闻问切”四法以及近40年“徽派中药炮制”实践经验,构建了“中药识别”实训中心和“徽派中药炮制”实训中心相结合的培训教学体系,有效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朋汤义老药工创新性“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体系及中药炮制传统技艺;总结新安医学中药炮制技术形成规律及其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徽派中药炮制”品牌,实现中药炮制技术与区域文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中药识别新方法及“徽派中药炮制”特色技艺传承创新发展、临床应用推广的有效方法和模式。培养一批具有本工作室特色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形成一支人才梯队合理、特色技能突出的中药复合型人才队伍。

工作室同时挂靠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教育部新安医学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中药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徽派中药炮制”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中药识别”实训中心、安徽省教育厅省级示范“徽派中药炮制”实训中心等项目建设单位。工作室成员15人(高级职称 8人,中级职称 7人;博士 3人,硕士 6人,本科6人),其中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5人。

工作室通过对安徽医家中药材特色炮制工艺、炮制技术规范及现代炮制机理研究相关文献的挖掘,梳理了安徽区域内传统炮制技术工艺,如清炒法、酒炙法、醋炙法、煅炙、制霜等工艺,发掘并规范了炮制炒桑叶、煨生姜、炒菊花和砂烫苍耳子等临方炮制品种。工作室科普基地标本馆目前收集了以“十大皖药”为代表的安徽特色炮制饮片标本300余种。 工作室实训中心目前拥有安徽区域炮制技术相关的传统器具实物如手工切药刀、锉、碾槽、戥秤、冲筒、乳钵、龟背筛、泛丸匾、蒸笼等炮制器具;炮制相关古籍近百部。实训中心除传统的手工加工炮制工具外,另拥有剁刀式切药机、转盘式切药机、立式切片机、万能消音粉碎机、滚筒式炒药机、筛药机、煅药机、蒸药柜等现代化的加工炮制机械。

来源: 安徽省中医院徽派炮制实训中心、中药识别科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