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州(市)科协,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战略部署,依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要求,继续推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齐飞,构建 "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的科普工作新格局,创新科普表达方式、拓展科普传播维度、提升科普服务效能,鼓励科普作品创作,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拟于2025年5月至9月组织开展第二届云南省科普作品创作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01

活动主题

AI赋能科普·创新引领未****来

02

活动主题

**主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馆

**协办单位:**各州(市)科协

03

活动内容

活动以满足公众对科普作品的多样化需求为核心理念,倡导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科普,创新科普方式、丰富科普内容、拓展传播渠道,突破传统科普的时空局限,增强科普作品的感染力与传播效能,为公众提供多元化的科普体验。活动面向全省征集创新型科普作品,作品内容围绕科学家精神、前沿科技、人工智能、健康生活、智慧城市等,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活动征集:图文类、表演类、展品教具类、动画类四个作品类型。

01

图文类

作品须图画与文字相结合,包括但不限于科普图文、绘本、漫画、连环画、海报、长图等形式;图画不少于3幅、字数总数不超过2000字;提交作品电子版(PDF格式),色彩模式cmyk,分辨率300dpi,高清无压缩版本,不超过100M。

02

表演类

作品表现形式不限,包括但不限于演讲、戏剧、小品、脱口秀等;单个作品时长为3~5分钟(可系列化),配音建议为普通话,字幕为简体中文;提交作品原创演讲稿、剧本、台本等(PDF格式)以及表演视频(MP4格式),分辨率大于1080P,单个视频不超过500M。

03

展品教具类

作品为科学发明、实验器材、教学设备、新型装置等;可操作性强,材料及结构安全性高,便于操作和搬运,安装后总体积控制在200cm×80cm×100cm,总质量在50kg以内;提交作品设计说明(PDF格式)以及操作视频(MP4格式),时长5分钟以内,分辨率大于1080P,不超过300M。

04

动画类

作品创作方式及制作软件不限,包括但不限于二维动画、三维动画、定格动画等;单个作品时长不低于30秒(可系列化),配音、配乐、音效根据自己设计搭配;提交脚本(PDF格式)视频(MP4格式),横屏16:9,分辨率大于1080P,帧数不小于24,单个视频不超300M。

04

活动对象

为强化社会各界的科普责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活动面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征集作品,年龄、职业不限,可个人或团队报名,作品主创人员不得超过8人,指导老师不超过3人。

05

作品要求

(一)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科学道德和科研诚信规范,相关科研资源获取合规。

(二)如涉及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及地图等元素的,请按规范描绘,指导老师要严格把关审核,确保不出政治性差错。

(三)作品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立意深刻,兼具科学性、知识性、创新性、艺术性、趣味性。

(四)作品可使用AI制作工具,但需列明AI制作部分及占比(如AI工具使用列表、使用环节,流程说明等)。

(五)禁止一稿多投,已在别的同类活动中获奖作品,不得报名参加本次活动。

06

知识产权要求

(一)作者必须保证作品原创性,且保证作品不出现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形,因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作者或其监护人承担。作品申报材料一律不予退还,作者自行备份。

(二)投稿后即被视为同意活动主办单位及承办单位拥有作品的使用权、展览权、复制权、翻译权、放映权以及传播权(著作权仍由作者拥有),用于非营利性的公益活动,不另付稿酬。

(三)作者应确保遵守AI工具服务商的用户协议,不违反AI工具服务商就AI生成作品的使用要求和相关约定;确保作品所用素材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权益;因侵权而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及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作者或其监护人承担。

(四)入选作品作者需与承办单位签署版权授权书,因故不签署者,活动组委会将取消其入选资格。

(五)以上规则的解释、补充、修改权属活动主办方。

07

评选办法

评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将邀请相关专家组成终评评选组,建立 "科学类评委2名 + 专业类评委3名 " 联合评审制度,根据作品原创性、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四个维度进行评选(详见附件4)。

入选作品将获得“云南省2025年度科普作品”证书,并推选出“最受欢迎科普作品”“最具创意科普作品”“最佳系列化科普作品”,作者还有机会在云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体平台开设科普专栏,定制开发系列化科普作品。

08

活动安排

本届活动根据工作安排分为作品征集、初选、终评及推广四个阶段。

(一)征集:6月15日前,各州(市)科协牵头会同当地宣传、教育、科技等部门,加强领导,明确专人负责,积极组织动员本地大中小学校、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踊跃参加活动。作品根据作者归属地,投稿到各州(市)科协邮箱(详见附件3)。

(二)初选:7月15日前,各州(市)科协组织初选工作,将推荐作品相关材料电子版(备注:XX州市推荐作品)提交到云南省科技馆邮箱ynkjgywzy@163.com。

(三)终评:8月15日前,省科技馆组织终评工作,评选评选结果在云南省科协网站、云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公示(详见附件4)。

(四)推广:9月科普月,将通过省科协网站、云南省科技馆微信公众号、抖音号、有料云科普等平台,分批发布入选作品,进行宣传推广。

09

报名方式

活动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根据作者归属地,于2025年6月15日前将报名表(详见附件1)Word电子版和签字盖章后的PDF格式扫描件、承诺书(详见附件2)签字后的PDF格式扫描件以及作品相关材料打包发送到各州(市)科协邮箱(详见附件3)。

「联系方式」

云南省科协科普部

毛 然

0871-63103591

云南省科学技术馆

刘昱均

18082921729

来源: 云南省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