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功开展颅脑密网支架植入术,为71岁寻奶奶成功“拆弹”,也为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开辟了新道路。

家住城关镇的寻奶奶,因反复头晕入住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多处颅内动脉瘤,还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危急时刻,神经内科赵伟主任及李伟主任医师为她实施“密网支架植入术”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71岁寻奶奶竖起来大拇指“点赞”

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微创介入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广大病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实现了大病不出县,费用更优惠的目标。

颅内动脉瘤并非真正肿瘤,是脑动脉壁局部异常膨出,因血管壁中层薄弱或缺陷,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常见于动脉分叉处(如Willis环)。

从分类看,形态上囊状最常见,还有梭形、夹层动脉瘤;按大小分为小型(<5mm)、大型(5-25mm)、巨型(>25mm);病因含先天性、高血压相关、创伤性、感染性等。其风险因素中,家族史、遗传病等不可控,而高血压、吸烟、酗酒、动脉粥样硬化等可控,我们应积极管控可控因素。

临床表现上,未破裂时多无症状,偶因压迫神经致头痛、眼睑下垂;破裂时则突发“雷击样头痛”,伴呕吐、意识障碍等,甚至猝死。

诊断与治疗:脑血管造影(DSA)是金标准,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也可辅助。治疗有手术夹闭(开颅放夹)和介入栓塞(填入弹簧圈或血流导向装置),需依病情选择个体化方案。

密网支架植入术是怎么对付这个“定时炸弹”的呢?

过程如下:医生于患者腹股沟等部位寻合适血管,经此送细导管至脑血管动脉瘤处,搭建“通道”,再经导管将密网支架精准安置于动脉瘤附近血管。密网支架似“防护网”,可改变血流方向,减轻对瘤壁冲击,促使瘤内血栓形成,实现动脉瘤“封闭”。

与传统手术比,密网支架修复术无需开颅,经血管介入完成,创伤小、恢复快。但术后患者需遵医嘱按时服抗血小板等药物防血栓,定期复查动脉瘤恢复及支架移位情况。

神经内科二病室主任曾翔提醒:高血压、吸烟、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需定期检查。颅内动脉瘤多数可微创治疗,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在该领域深耕,神经内科医疗团队技术过硬、责任心强,从术前评估到术后护理均严格把控,借助医院引进的先进设备,已成功完成多例复杂手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卓娟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92)

来源: 平江县第一人民医院 卓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