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岁的戴女士(化名)对着镜子仔细端详,右侧乳房外观几乎如初,只在腋窝褶皱里藏着一条浅浅的“线”。半年前,她在长沙县妇幼保健院接受了乳腺癌手术。

“现在穿衣服、照镜子,常常会忘了自己动过那么大的手术。”戴女士的笑容,正是长沙县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一项创新技术带来的温暖回响——经腋窝单孔腔镜下乳腺癌根治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手术,让乳腺癌治疗不仅能“保命”,也能“保美”,实现患者身心得到双重治愈。

【痛点变亮点:腋窝褶皱巧藏手术“秘密”】

“传统乳腺癌手术留下的疤痕,像一道‘蜈蚣’,很多患者夏天不敢穿无袖,甚至不敢看镜子。”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主任屈湘军深知患者的痛。如何既根除肿瘤,又留住美丽?团队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天然隐蔽所”——腋窝褶皱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创新的“经腋窝单孔腔镜下乳腺癌根治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手术”,只需一个约直径4.5厘米的小切口(相当于一节大拇指的长度),藏在腋窝的自然褶皱里。通过这个“秘密通道”,腔镜器械灵活进入,精准完成前哨淋巴结活检、腋窝淋巴结清扫、乳腺切除和假体植入等一系列复杂操作。

(▲手术后缝合的腋窝切口外观)

(▲术后切口恢复图)

“这项技术就是**‘借’患者自己的皮肤做天然的防护罩**,”屈湘军主任形象地比喻,“腔镜就像精准的‘微雕刀’,在皮肤下剥离、重建,最大程度保留乳房原有形态,让重建后的‘新乳房’更自然,连乳头乳晕也更容易保住。手术后,疤痕能完美地‘隐身’在了抬胳膊才能看到的腋下。”

(▲屈湘军团队乳腺肿瘤腔镜手术中)

【看得见的改变:疤痕“消失”了,笑容回来了】

戴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该院数据显示,接受这种“隐形切口”手术的患者:

1.心理“轻装上阵”: 术后心理适应度评分比传统手术患者高出近三分之一(32.5%),告别疤痕焦虑。

2.康复“加速跑”: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稳稳控制在3%以内,平均住院天数缩短了接近三分之一(29.6%),恢复更快。

3.生活“无拘束”: 术后穿衣自由,游泳、健身不再有顾虑。

“从最初的多孔腔镜,到现在的单孔腋窝入路;从需要溶脂辅助到现在的非溶脂技术,我们每一次改进,目标就一个:让患者少受苦、早康复、更自信!”屈湘军主任道出了技术迭代的核心动力。

【精准施治: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安全是前提】

**“再好的技术,也要用在刀刃上,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屈湘军主任强调,这项“隐形”技术目前主要适合:

1.肿瘤处于早期(I期、II期),且位置不在乳头乳晕中央区,没有侵犯皮肤。

2.乳房本身没有严重下垂或畸形。

3.患者有强烈的保留乳房美观的意愿, 并且符合假体植入的医学条件。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每位患者术前都要经过“多学科会诊(MDT)”,结合三维乳腺超声、乳腺MRI等“高清扫描”,以及年龄、职业、心理状态等个体因素,量身定制治疗方案。

【小县城大创新:从“零突破”到“先锋”】

长沙县妇幼乳腺甲状腺外科虽身处县域,却是湖南省内腔镜乳腺手术的“先锋”:

2019年: 在湖南县市级医院中率先“吃螃蟹”,开展乳腺腔镜手术。

2021年: 啃下“硬骨头”,完成首例非溶脂法单孔腔镜乳腺恶性肿瘤根治术。

2022年: 技术“全面开花”,从良性肿瘤微创切到恶性肿瘤根治+即刻重建,实现腔镜手术“全覆盖”。

作为长沙县卫健局重点学科建设科室及中国乳腺腔镜与微创手术联盟核心成员单位,这里正成为县域医疗技术创新的一个亮眼注脚。

**“医疗技术的进步,最终要体现为患者获益的增加。”**屈湘军主任说,“这把藏在腋窝褶皱里的“手术刀”,不仅要切除病魔,更要缝合患者心灵的创伤,让她们在康复路上,重新拥抱健康和美丽带来的双重喜悦。未来,科室将持续深化乳腺腔镜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乳腺癌治疗向“更精准、更微创、更人性化”的方向迈进。”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县妇幼保健院 侯悦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

来源: 长沙县妇幼保健院 侯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