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永州祁阳市一家六口采食剧毒鹅膏菌后中毒,5岁男童食用后肝脏完全坏死,可惜医学的奇迹并没有出现,男孩最终不幸去世。
我们经常能从抖音等媒体中获悉,云南是采食蘑菇的大省,也经常有“隔空抓小人”的中毒报道,然而大家却不知道,这些出现幻觉的中毒患者,可能还算比较轻型的病例,而毒蘑菇中毒,也并非只有云南高发,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引起大家的警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益阳市中心医院专家介绍,毒蘑菇又称为毒菌或毒蕈,属大型真菌类。误采、误食毒蘑菇可引起急性中毒,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发病,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社会危害大。
部分品种中毒病死率高,其中具有肝毒性的鹅膏菌属品种中毒病死率高达80%。6-9月是蘑菇中毒高发期,以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为中毒高发地域。误将毒蘑菇当作食用蘑菇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我国蘑菇中毒总体病死率11.69%-42.30%,明显高于欧美及日本等国。
一、毒蘑菇中毒的临床表现
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密切相关。超过90%的蘑菇中毒首先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继而根据蘑菇种类不同可累及不同器官及系统。致死性毒蘑菇中毒后期可出现各种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
二、临床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以下类型:①急性肝损型;②横纹肌溶解型;③急性肾衰竭型;④溶血型;⑤胃肠炎型;⑥神经精神型;⑦光过敏皮炎型。
其中①、②型为高致死型,③、④型为可致死型,⑤⑥⑦型相对预后较好。
三、致死的靶器官——肝肾损害
环太类为毒蘑菇中毒的主要毒素。常存在于鹅膏属、环柄菇属、盔孢伞属的部分品种中,主要包括鹅膏毒肽(amatox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及毒伞肽(virotoxins)。
鹅膏毒肽是最常见的毒素种类,主要通过抑制RNA聚合酶Ⅱ活性,阻止m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造成细胞损伤,也可通过氧化应激,产生内源性因子,造成细胞凋亡。而它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肝和肾。
四、怎么识别致死性毒蘑菇中毒?
存在下列情形,应考虑致死性蘑菇中毒:①初次评估HOPE6评分≥2分;②初次评估HOPE6评分<2分,而后续再评估(入院后12-24小时内尽早完成)TALK 评分≥1分;③蘑菇样本经实验室鉴定明确为致死性蘑菇种类,或送检样本中检测到鹅膏毒肽等致死性毒素。
五、毒蘑菇中毒的治疗
很遗憾,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依靠洗胃、导泻、吸附毒素、对症支持治疗等。
如果判定为致死性毒素中毒,那么需要尽早转入ICU,进行血浆置换、人工肝、脏器功能支持等治疗,甚至肝衰竭患者可能需要通过肝移植才能获救。
六、怎么避免毒蘑菇中毒?
加强宣传教育对预防蘑菇中毒尤为重要。让民众识别有毒野生蘑菇常有特点:菌盖呈扁半球形到扁平,菌柄近端附白色菌环,根部有球形菌托,通俗判别为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鞋。
我们常说,红伞伞,白杆杆,吃了躺板板,也就是告诉我们,越是鲜艳的蘑菇越可能中毒。而避免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不采摘食用野生蘑菇。
万一怀疑中毒了怎么办?第一,最好留下所进食的蘑菇的照片;第二,可以按照云南一些饭店的做法,进食之前留下部分样本以方便检验其毒性;第三,任何不适,或怀疑中毒者,不要试图扛过去,尽早就医才是正途。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中国蘑菇中毒诊治临床专家共识[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9, 28(8): 935-943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益阳市中心医院 邓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