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徒步靴被尖锐岩石划开一道口子,鲜血顺着裤管在山野小径晕染出刺目的红;当孩子攀爬铁架时,锈铁丝在掌心撕开细口,血珠滚落的瞬间哭声震碎公园的宁静——户外场景中,流血创伤从不会按剧本上演。

数据显示,超60%的户外创伤因急救操作不当导致伤情恶化,而掌握三类出血的止血方法,足以让你在关键时刻成为自己的“急救医生”。

三类出血情况及对应止血方法详解

体外划伤出血根据出血量与受伤部位,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类型,不同类型需采用相应的止血方法以达到急救效果。

1、毛细血管出血:渗出性出血 可自行愈合

(1)症状特征:血液从创面或创口四周渗出,出血量少、颜色鲜红,找不到明显出血点,危险性较小,通常能自动停止。

(2)止血措施:户外受伤后立即用清水清洗伤口。若被生锈金属划伤,切勿用毛巾、纸巾遮盖止血。出血少时,稍坐即可自愈;出血较多时,可用创可贴、经酒精消毒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

2、静脉出血:缓慢流出 远心端压迫止血

(1)症状特征:由静脉血管损伤引起,血液流出缓慢,颜色暗红,出血量相对较少,可找到出血部位。

(2)止血措施:一般采用压迫止血法,用干净的纱布、衣服或手绢在远心端按压约 10 分钟,阻断血液回流通道,从而实现止血目的,这是最有效的静脉止血方法。

3、动脉出血:喷射涌出 紧急压迫与止血带并用

(1)症状特征:因伤及动脉而出血,血液随心脏搏动喷射涌出,来势凶猛,颜色鲜红,出血量多、速度快,危险性极大。

(2)止血措施

• 包扎止血:若创口较大、较深或创面有缺损,需及时用纱布、干净毛巾填满塞住创口,上面覆盖纱布,再用绷带或衣布条加压包扎以止血。

• 止血带止血法:无专业止血带时,选用宽度约5-10厘米的布条,需垫以软布或棉垫保护。需注意,上臂中间1/3段禁止使用止血带,以免损伤桡神经。

使用止血带时,要做到松紧适宜,过紧会损伤神经,过松则无法达到止血目的;每隔40-50分钟放松一次,松开时间不超过3-5分钟;要有明显标志,注明上止血带时间及放松时间。

救助时,除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外,心理疏导也不容忽视。急救者可同步描述:“不用担心,血已经流得少了”,或让伤者紧握自己的手掌,通过触觉反馈稳定情绪——研究表明,恐慌状态下肾上腺素飙升会使出血量增加,而冷静沟通则能提升急救有效率。

案例警示

几年前,某工厂的一名员工意外被铁片割破颈动脉,颈部鲜血瞬间喷涌而出,人随即滑倒在地。旁人立即上前按住伤口并拨打120,13分钟后该员工被送入医院,经2小时急救后生命得以挽救。

攸县人民医院“第一目击者”导师宋攸峰介绍,颈动脉粗大、压力高,被割开后患者常呈现喷射性出血,数分钟内就可能因大量失血死亡。在手术治疗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压迫止血,通过手使劲按压,尽可能减少出血。

从山野徒步到公园游玩,意外划伤从未远离生活。但当你掌握毛细血管的清洗技巧、静脉出血的按压要点、动脉急救的止血带禁忌,就能在关键时刻化身生命守护者。下次面对流血创伤时,请记住:你掌心的温度与正确的止血动作,可能就是连接生死的桥梁。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攸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文恬莎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攸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文恬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