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学领域里,他既是生命体征的“解码者”,又是泉州“舒适医疗”的拓荒人。三十余载春秋,他以麻醉医学为刃,在手术室的无影灯下与死神竞速,在诊疗室的人间烟火中与疼痛博弈。作为泉州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首届安踏科技奖得主谢文钦用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编织起一张守护生命的无形之网。

    01

    生命守护者****以麻醉之术渡生命险崖

    如果你认为麻醉只是打一针药让病人睡过去而已,那就错了。外科手术开刀去病灶,当手术刀划开肌肤的刹那,不同的器官脏器对手术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便是身体对刺激的反应。麻醉医生要做的,是时刻关注监护仪上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数据汇成的生命曲线,一有异常便要及时做出保全措施,让患者平稳跨越生理极限。只有生命尚存,手术才有意义。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外科医生救命,麻醉医生保命。”从医30多年,谢文钦已经不记得守护过多少台手术,奄奄一息的外伤急救、有心脏病的高龄产妇、病症复杂的百岁老人……“谢院长,急诊有位车祸病人,出血量大、血压急速降低!” 记不清有多少个危急瞬间,他急匆匆地冲进手术室,迅速精准决策,从死神手里抢回生命。为抢救更多的疑难危重患者,他多次下基层或通过网络参与疑难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会诊,协同救治。

    谢文钦认为,外伤的“痛”要从源头开始“麻醉”。从2018年开始,他亲自组织团队到基层医院开展创伤急救知识培训。创伤评估、规范流程处置、机能培训,八年千余名基层医生受训,让生命的守护线在基层扎稳,在病患的身边扎稳。

    0**2****舒适医疗“破冰人”**从惧痛拒诊到无痛诊疗

    作为深耕麻醉医学30多年的专家,谢文钦与“痛”的较量不仅在手术台上,也在各科室习以为常的各种病痛中。2015年,胃肠科一名30多岁的青壮年胃痛到全身卷曲、冒冷汗,却因害怕胃肠镜检查而不敢步入检查室。这一幕刚好被路过的谢文钦目睹。“这么多年了,我们的技术手段增多了,但很多技术也带来了新的痛苦,这肯定不对。”医者仁心,此后消除各种“痛”成为谢文钦的新课题。他寻访国内多家一流医院,参观、学习、培训,并于2016年首次将“舒适化医疗”概念引进泉州。

    彼时,谢文钦是泉州市麻醉疾控中心主任,泉州市第一医院麻醉学科带头人。从2016年起,他率先将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无痛拔牙、无痛纤支镜检查、无痛分娩等技术陆续引入泉州,在泉州市第一医院开设全省最早的麻醉门诊。在他的努力下,“舒适医疗”得以在泉州大地全面铺开。

    03创新之翼专利之光惠及数万患者

    谢文钦不仅是“无痛织梦师”,还是拥有创新科研能力的研究者。在一次常规检查中,肥胖病人因麻醉出现呼吸抑制,不得不中止检查,人工开放呼吸道。“中止检查意味着这样的操作还得重头再做一次,再做一次会不会危险重演?”谢文钦说,意外发生后他反复琢磨:能否研发一个器械,让胃肠镜检查和辅助呼吸可以同时进行?

    2012年,谢文钦自主研发出一款内窥镜面罩。该面罩为“双孔”设计,医生可通过“口体部”做胃肠镜检查,一旦患者发生呼吸梗阻,医生可经鼻腔操作孔置入气管插管,如此便能实现胃肠镜检查和人工辅助呼吸同步进行。该面罩还可用于纤维支气管检查及气管插管等治疗,目前专利技术已覆盖全国30余家医院,为数万患者带来福音。

    医学不断发展,慢性疼痛、癌性疼痛以及成瘾治疗都已被纳入麻醉医学的攻坚领域。守护生命,与“痛”为敌的谢文钦也将以此为目标,进入新的“作战”阶段,为扫除病中之“痛”竭尽全力。

来源: 泉州通客户端、泉州市科普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