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顶尖高校邀约投身产业一线,带着千亿级企业研发经验回归学界,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永红最终选择来到泉州。作为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的主要创始人,他精准对接泉州产业脉搏,在足鞋工效学适配技术、智能交互产品设计技术、健身器材创新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打通了从创新实验室到生产车间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拓展着科研赋能产业升级的创新版图。
扎根泉州 搭建科研创新平台
2005年,当刘永红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清华大学博士后邀约和多所高校的教职“橄榄枝”。但这位安徽砀山籍学者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加入三一集团,成为执掌研发的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企业是技术落地的第一战场。”在三一集团的十多年里,他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工程机械振动控制的国际难题,还负责集团IPD研发、实验测试、PDM管理等基础工作的应用实施,推动企业年产值从30亿元跃升至千亿级规模。
企业高管经历塑造了刘永红“问题导向、落地优先”的科研思维。2016年,湖南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带着成熟的产业视角走进校园,开始探索“工业设计+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2020年,刘永红及其团队见证了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的落地签约。签约次日,他们便入驻条件简陋的筹备基地。“我的理念是先行动,不等万事俱备,先创造条件干起来!”作为研究院主要创始人,这位“企业出身”的学者尽显创业者果决,仅4个多月,便使研究院初具雏形。
2005年,当刘永红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清华大学博士后邀约和多所高校的教职“橄榄枝”。但这位安徽砀山籍学者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加入三一集团,成为执掌研发的研究总院常务副院长。“企业是技术落地的第一战场。”在三一集团的十多年里,他不仅带领团队攻克了工程机械振动控制的国际难题,还负责集团IPD研发、实验测试、PDM管理等基础工作的应用实施,推动企业年产值从30亿元跃升至千亿级规模。
企业高管经历塑造了刘永红“问题导向、落地优先”的科研思维。2016年,湖南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时,他带着成熟的产业视角走进校园,开始探索“工业设计+文化科技”的跨界融合。2020年,刘永红及其团队见证了泉州湖南大学工业设计与机器智能创新研究院的落地签约。签约次日,他们便入驻条件简陋的筹备基地。“我的理念是先行动,不等万事俱备,先创造条件干起来!”作为研究院主要创始人,这位“企业出身”的学者尽显创业者果决,仅4个多月,便使研究院初具雏形。
带领团队 智解产业升级痛点
泉州的产业特色成为刘永红科研方向的指南针。在深入调研后,他敏锐捕捉到鞋服产业的升级痛点,于是《足鞋工效学适配研究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应运而生。他带领团队用CT透视技术解析脚部骨骼肌肉分布,建立足部疼痛敏感性测试系统,通过三维扫描、内腔CT重建和虚拟适配技术,项目成果显著降低了企业设计成本,提高了设计效率,推动了鞋品设计优化与用户体验提升。
在健身领域,刘永红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的健身器材仍然存在智能化不足、体验模式枯燥、用户靠“毅力”坚持运动的痛点。于是,他联合舒华体育,带领团队攻关《基于工业设计的智能健身器材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为健身车、跑步机注入“全交互基因”:跑步者可置身虚拟太空、森林、海滩、雪山等场景,设备根据心率自动调节速度与环境参数,鸿蒙系统实时采集多模态健康数据,跑步变成与场景互动的全感官体验之旅。
领航“国项” 打造“中国版”智能设计引擎
刘永红最引以为傲的,是主持工业设计领域迄今规模最大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智能交互产品的创意服务设计技术与平台》项目。面对我国设计大数据支撑不够、设计工具长期受制于人的困境,他联合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及小米、京东、迈瑞等企业,攻克多源数据驱动设计决策的核心难题,构建起覆盖“数据驱动—智能设计—虚拟评价—柔性制造—精准营销”的全链条平台。
“别等企业上门,要去车间发现真问题。”研究院步入正轨后,刘永红将团队“赶”出舒适区。他在惠安、永春设立工作站,年均开展10场以上的技术交流会和讲座,调研捕捉产业需求,真正服务泉州企业、服务基层。他深耕产业一线20多年,手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如今,他仍奔波在泉州大地,用脚步丈量着科研成果到产业振兴的最短路径。
来源: 泉州通客户端、泉州市科普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