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1日(周日)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于“中国科学院第四届科学节暨中法环境月”系列主题活动带你用好奇探索未知,用科学连接未来。此次活动与南京法语联盟合作,共同邀请公众一道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至今的地球资源,以专题讲座和图文展览的形式,带领大家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学习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地球资源。让我们共同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王永栋馆长首先致辞并介绍了此次科学节的活动内容和意义,指出通过举办科学节活动,进一步激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在科学的世界里探索,鼓励他们用好奇探索未知,用科学连接未来。他表示,此次科学节,博物馆和南京法语联盟联手组织的重量级的专题讲座、知识问答以及系列图文专题展览,在当下疫情防控的时期显得非常有意义。南京古生物博物馆也将通过专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平台,组织更多与自然和环境为主题的展览展示和科普研学活动,为广大社会公众和青少年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系列科普盛宴。

南京法语联盟法方校长大卫先生发表致辞,向大家介绍了“中法环境月”的活动宗旨,也表达了对大家的热烈欢迎。数年来,法国驻华大使馆每年秋季在中国多个城市举办专门针对环境议题的跨学科活动节,通过汇集中法文化、教育、艺术和科学等元素,唤起尽可能更多的公众对环境议题的认知,并在活动中找到乐趣,有所收获。

王博老师以《尘封在琥珀里的远古森林的故事》为演讲主题,介绍了琥珀化石的形成过程,展示留存在琥珀里的华翅蝉。介绍了昆虫拟态、生物结构色等有趣的生物现象。并将现生标本和琥珀标本进行对比、阐述。从琥珀的角度来窥探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著名摄影师Laurence Chellali女士也带来了她的分享。她向我们娓娓道来,用一幅幅画卷描绘了前比利时大使Patrick Nijs与中国大地的故事,以及他扎根云南,致力于永续耕作的实验的经历,这样的实践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顾英俊先生作为永续农业在中国的先锋和实践者,向观众分享了自己在南京江宁创办的时间农场,并用生动活泼的讲述方式介绍了其探索永续农业的经历。

讲座结束之后,主持人根据报告内容向公众提问,互动气氛热烈。活动结束后,大家移步报告厅外参观《拯救地球的昆虫》图文展览和博物馆的其他展区。昆虫确保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希望大家通过此次展览,可以留意到身边常常被忽视的小小生物,于细节处为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次活动,南古馆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扩大科普活动影响,收效颇丰。

来源: 中科院南古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