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种、**今日芒种 “芒种忙种,有收有种”。芒种既是农事最为繁忙的季节,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节点。一头连着收,一头连着种,收获金灿灿的小麦,种下嫩汪汪的秧苗。这一“收”一“种”,道出了芒种节气的内涵。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
芒种三候
传统二十四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直接“指导”农事活动的节气,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字指麦类等作物的收获,“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芒种”二字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一年农忙的开始,农民们忙着插秧种稻、割麦点豆。是农事最为繁忙的时节。
芒种到来已是仲夏时节,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温明显升高,古人总结出小满三候分别是:
“一候螳螂生,二候䴗(jú)(伯劳鸟)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01****一候: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到了芒种,螳螂会出现在地头庄稼枝叶上,开始捕捉虫子;
02****二候:䴗始鸣伯劳鸟,背灰褐色,尾长,上嘴钩曲,捕食鱼虫小鸟等,每年芒种时节,就开始鸣叫了。
03****三候:反舌无声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反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伯劳鸟啼叫,反舌鸟收声。时至仲夏,花香已逝,鸟语渐稀。
芒种养生我们迎来了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这一时期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闷热潮湿的环境易导致人体阳气外浮,湿邪内蕴,养生防病要注意健脾祛湿,静心养神。
芒种时节,人体容易外感湿邪,而湿气易困脾,导致腹胀、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苦夏”症状;人体还易内生湿热,若汗出不畅或贪凉饮冷易引发皮肤痤疮、湿疹、口臭、尿路感染等问题;此外,高温易耗伤津液,使人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失眠等“上火”表现,甚至诱发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
“芒种亦是养生之机。”人们通过饮食、起居、外治的综合调理,可安然度过湿热夏季,为秋冬健康打下基础。
芒种饮食养生: 芒种节气里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开始加快,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汗液排泄量加大,容易导致水分和电解质失衡。应多喝水,每天饮水量达到1500-1700毫升。同时,可以适量饮用绿茶、绿豆汤等清热解暑饮品。除了多喝水外,在饮食方面,建议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如扁豆、薏仁、冬瓜、莲子等,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助湿伤脾。
芒种起居养生:
芒种到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逐渐浮盛、阴气内藏的阶段,起居上要重视睡子午觉。子时是指晚上23:00~1:00,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属肝经循行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佳。午时是指中午11:00~1:00,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气血流注心经之时;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
日常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湿气滞留;洗浴宜用温水,忌冷水冲凉。
芒种运动养生: 建议选择强度相对不大、以少发汗为目的的慢热型运动为主,如跑步、做操、游泳等,能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又能补阳。锻炼时注意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锻炼以太极拳、八段锦等舒缓运动为宜,时间宜选在清晨或傍晚,强度以“微汗”为宜,避免大汗耗气伤津。****芒种心理养生:****芒种时风火相偏,人们也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保持心情舒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可通过听音乐、冥想、书法等活动舒缓情绪,避免“心火亢盛”。内心清静,防止情绪起伏,是夏季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来源: 鲤城区邱富春内科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