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高温下,你的肩膀可能正面临双重威胁:白天对着空调冷风直吹,夜晚贪图凉爽裸肩而眠,不知不觉中,肩部疼痛、僵硬甚至活动受限等肩周炎症状已悄悄找上门。数据显示,夏季肩周炎就诊率比冬季高23%,且25~45岁中青年占比近半数。但无需过度担忧——夏季人体代谢旺盛、关节柔韧性增强,恰恰是康复的黄金期。掌握科学方法,不仅能缓解疼痛,更能筑牢防护屏障。

夏季肩周炎为何更“猖獗”
1.空调制造的“寒邪陷阱”
空调冷风直吹肩部,10分钟内局部温度可骤降5~8℃,导致肌肉血管急剧收缩,血液循环减慢,代谢废物堆积。就像水管遇冷会收缩堵塞一样,肩部血管收缩会引发炎症因子“堵车”,形成从“疼痛”到“粘连”的恶性循环。
2.夏季特有的“姿势病”
“沙发瘫”与低头族:窝在沙发追剧、低头刷手机时,肩颈肌肉持续紧绷,肩峰下压力可比正常体位高2倍以上,相当于肩膀时刻扛着一大袋米。
运动不当:游泳、打羽毛球等运动虽可以活动肩关节,但突然发力或动作变形,就像琴弦绷太紧会断裂,容易导致肩袖肌群拉伤。
3.贪凉与作息紊乱的双重攻击
吃冰饮、冲凉水澡、熬夜、吃烧烤……这些夏季常见的不良生活习惯会损耗阳气,扰乱代谢。有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的人,肩部痛觉更敏感。
分阶段康复,抓住夏季“修复窗口”
1.急性期(疼痛剧烈):先止痛,再活动
冷敷救急:用冰袋裹毛巾敷疼痛处,每次15分钟,每天3次,给发炎的肩部“泼冷水”降温。
适当制动:避免提重物,但别完全不动。可做“小钟摆”动作——身体前倾45°,让手臂自然前后摆动,幅度以不疼为限。
药物辅助:外用扶他林软膏或贴消炎止痛贴,严重时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止痛药。
2.缓解期(疼痛减轻):主动锻炼,解开“冻结锁”
爬墙训练:面对墙站立,用手指慢慢“往上爬”,像用手指在墙上画竖线,到感觉轻微拉扯时停留5秒,每天练3次。
毛巾拉伸:双手背后握住毛巾,健侧手轻轻往上拉,带动患侧手抬高手臂,就像用毛巾给肩膀“做瑜伽”。
热敷放松:睡前用42℃左右的热毛巾敷肩5分钟,帮助放松僵硬肌肉,比冬天敷更易吸收热量。
3.康复期(功能恢复):强化肌肉,预防复发
弹力带扩胸:双手握弹力带两端,掌心向前,缓慢向两侧拉开,像模仿孔雀开屏,每组做12次,打造肩部“保护层”。
游泳护肩:选择仰泳或蛙泳,利用水的浮力活动肩膀,但不要用自由泳和蝶泳用力划水,避免“过度锻炼反伤肩”。
中医调理:用艾灸条烤肩井穴(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或让专业医师推拿松解粘连。夏季人体阳气足,效果更明显。
夏季防肩痛,做好三件事
1.空调房护肩“三原则”
穿件护肩衣:空调房里披条薄丝巾或穿带袖坎肩,别让肩膀直接“吃冷风”。
调角度,调温度:空调温度设26℃以上,出风口用导风板挡风,避免直吹;每小时起身活动肩颈,做“耸肩-沉肩-绕肩”操。
回家先暖肩:从空调房回到家,用吹风机热风档吹肩5分钟,驱散寒气。
2.日常姿势“防僵指南”
端正坐姿:腰背挺直,双肩放松,电脑屏幕与视线齐平,别含胸驼背像“小虾米”。
平衡负重:单肩包会让肩膀“一边倒”,双肩包更平衡,重量别超过体重10%。
睡眠保护:侧卧时在双腿间夹个枕头,避免肩膀过度内旋,像给脊柱“搭支架”。
3.吃对食物,抗炎又暖身
多吃“抗炎菜”:蓝莓、菠菜、三文鱼等富含抗炎成分,有助消除身体的炎症。
少喝冰饮,多喝姜茶:冰镇饮料会让体内寒气加重,换成温水或姜枣茶,暖胃又暖肩。
睡前喝杯牛奶:补钙强骨,预防骨质疏松,就像给身体骨骼“打地基”。
日常注意避开这些误区
误区1:痛得厉害还硬练。
真相:肩痛急性发作期强行练“爬墙”等动作会加重炎症,应先止痛再循序渐进。
误区2:自己乱按摩。
真相:用力推拿可能拉伤肩袖,找专业康复师更安全。
误区3:只防暑不保暖。
真相:空调房里,肩颈保暖比露肩美更重要。
夏季既是肩周炎的“高发季”,也是“逆转季”。从今天起,为肩膀多一份呵护:空调房添件护肩,久坐定时活动,睡前热敷按摩。如果疼痛持续2周以上,或夜间痛醒、手臂无法抬起,应及时就医。科学护肩没有捷径,这个夏天,让我们用正确方法告别“肩”苦,拥抱自在舒展。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门诊部中医骨伤科 黄仁杉

来源: 黄仁杉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