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作为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其治疗效果不仅依赖于医院的专业治疗,更离不开患者居家期间的细致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居家护理,是确保透析效果、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环节。下文将详细介绍血液透析患者如何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认识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血透)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它模拟了肾脏的过滤和排泄功能,通过透析装置清除患者体内的代谢废物、过多的水分和电解质等物质,从而帮助患者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提高生活质量。通常,每周透析2~3次,每次时长3~4小时,才能保证患者正常的新陈代谢。
血透治疗对患者来说,不仅是生理上的支持,更是一场漫长的心灵之战。患者要面对身体上的不适,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血透患者的居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患者的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
居家护理:生命的守护
居家护理是血透患者在院外延续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管理和细致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自我监测。自我监测是血透患者自我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这意味着患者需要学会使用血压计、体重秤等工具,每日定时监测血压、体重,以及记录尿量。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实则蕴含着身体状态的重要信息。血压的稳定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体重的增减则直接关联到血透效果与体液平衡。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调整血透方案或采取相应措施。
2.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血透患者居家护理中的另一大挑战。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排除多余的钠、钾、磷等物质,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这些物质的摄入。
血透患者的饮食应以高质量蛋白质为主,如鸡蛋、鱼肉等,以帮助维持身体的健康。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肌肉、骨骼和器官功能至关重要。同时,也需要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因为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肾脏的负担。此外,患者需要保持低钠、低脂、低钾、低磷的饮食,减少摄入盐分和钾、磷含量高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坚果等。
3.药物依从性。血透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包括降压药、补血药等。药物的依从性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高血压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切不可随意增减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同时,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肾脏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降低,加之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会逐渐出现慢性缺血现象。患者需要根据血红蛋白检测情况使用升血药,如促红素及铁剂等。药物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自行更改;患者还应定期检测相关指标,如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以评估体内铁的状况。
4.动静脉瘘护理。动静脉瘘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一旦内瘘闭塞,透析治疗将无法进行。因此,动静脉瘘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患者应每天检查内瘘的通畅情况,听震颤音,摸内瘘搏动。一旦发现内瘘杂音消失或搏动减弱,应立即联系医生。同时,患者应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提重物、戴手表、静脉注射、输液、测血压等,以保护内瘘。晚上睡觉时避免向瘘侧侧卧,以免压迫内瘘。
保持内瘘侧肢体的清洁也是必不可少的,每次透析前用肥皂水和清水洗净内瘘侧的肢体,禁用冷水。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一切可能的压迫,尽量不要把沉重的物品盖在内瘘手臂上,或穿紧袖口的衣物。
5.心理支持。透析患者不仅要面对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的治疗、高昂的费用、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都可能使患者产生焦虑、悲观甚至绝望的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陪伴患者,并进行交流和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家属可以了解他们的困扰和压力,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患者也应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尝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感受生命价值。同时,积极了解血透相关的知识及血透饮食原则,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血透患者居家护理是维持健康、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科学的管理与细致的照顾,患者能在熟悉的环境中更好地控制病情,享受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与家属共同努力,让居家护理成为血透治疗的有效延伸,为“肾”健康保驾护航。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曾丽梅
来源: 曾丽梅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