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矢志创新发展 建设科技强国”的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引领下,5月14日,宣化区科协联合张家口市科协、张家口市科技馆将“科普大篷车”开进宣化区建国街小学,以沉浸式互动体验为两千余名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移动科学盛宴”,让科技教育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活动现场,满载声、光、力、电等14件互动展品的科普大篷车化身“迷你科技馆”,成为校园里最亮眼的“科技课堂”。学生们围聚在“驻波”装置前,观察振波驱动下小颗粒的奇妙舞动,直观感受机械振动的规律;“尖端放电”展台旁,孩子们争先恐后转动圆盘,在电火花的跃动中探索电场分布的奥秘;“听话的小球”设备则通过风机运行演示,让学生们在趣味操作中理解伯努利定律——流速越快的流体压强越小,从而掌握飞机升力、喷雾器原理等生活中的科学应用。
更令人称奇的是“无皮鼓”“画五角星”等装置,通过红外传感器与逻辑电路设计,将物理原理转化为可听、可触的互动游戏。当孩子们挥手遮挡“鼓面”触发红外信号时,清脆的鼓声即刻响起,让他们在惊叹中领悟光电技术的魅力。许多学生化身“科学侦探”,边操作边热烈讨论,在“玩中学”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与逻辑思维。
此次活动是宣化区科协落实全国科技活动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社会公众”要求的生动实践。科技馆辅导员不仅引导学生操作展品,更开设“微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析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如结合“尖端放电”讲解避雷针原理,通过“伯努利定律”延伸至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这种“操作+讲解”的模式,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的公式,而是可感知、可探索的鲜活体验。
学校李校长表示:“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边界。学生们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探索中激发兴趣,这种‘沉浸式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科知识的‘活化’。” 未来,学校将与科技馆建立长期合作,定期引入科普资源,构建“馆校联动”的常态化科普教育机制。
全国科技活动周不仅是科技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激发公众科学热情的重要契机。宣化区建国街小学的活动中,学生们意犹未尽的眼神与热烈的讨论,正是科普教育成效的生动写照。正如全国科技活动周强调的“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这样的“移动科学盛宴”正通过互动体验与知识传播,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科技的种子。
下一步宣化区科协将持续推进科普资源下沉,结合“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周”等节点,组织更多科技活动进校园、科普基地开放等活动,让“高大上”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科普体验,为建设科技强国培育生力军。
这场家门口的“科学之旅”虽已落幕,但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正预示着科技创新的未来。在全国科技活动周的浪潮中,从校园到社会,从实验到生活,科技的力量正以最生动的方式,点燃全民创新的热情,助力“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
来源: 科普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