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血压计,很多市民每天测量血压。可是,很多市民在测量、观察血压的时候会步入各种各样的误区。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正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
家里测的血压数值和在医院测的有差距,以哪个为准?测量血压时选左臂还是右臂?什么时候测血压最准确?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王胜煌主任医师总结了日常发现的九大大血压测量误区,各位市民朋友赶紧自查哦!
误区 混淆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
“王医生,我在家里测的血压低,就把降压药停掉了。”王胜煌在门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家里测得的血压比医院测得的低。
王胜煌解释,根据不同的测量环境,血压可以分为诊室血压和诊室外血压(比如家庭血压、动态血压)。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的诊断标准存在一定差异。
诊室血压,即在医疗场所内由医护人员测量的血压,其测量结果常常高于家庭自测血压。根据202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诊室血压达到140/90mmHg被视为高血压,而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则是大于135/85mmHg。这一差异源于医院诊室环境中患者可能因紧张、焦虑等因素导致血压增高。因此,为了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诊室血压的诊断标准设定得相对较高。
如果混淆诊室血压和家庭血压,擅自停药是很不利于血压管理的。
误区 随意选择测量手臂
测血压时,你会选左上臂还是右上臂?有人的回答是“随意”。
对此,王胜煌表示,大多数人左右上臂测量出来的血压可能存在差异。许多人认为无论用哪只手臂测量血压都可以,其实这并不准确。当两臂血压不一致时,应以测量时较高的一侧为准,并在以后每次测量时选择较高的一侧。对大多数人来说,右上臂的血压可能比左手高10毫米汞柱左右。
误区 测量时间随意
很多市民测量血压的一个误区是测量时间随意。比如,今天在早上8时测,明天在下午2时测。
事实上,血压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时间段血压会有较大变化。如果随意在某一个时间点测量一次,很难全面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
王胜煌建议,**高血压患者尽量每天固定在两个时间段测量血压并记录,分别是上午7~9时,晚上7~9时。**血压波动较大患者,可以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增加测量次数。
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和刚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两周。等血压平稳且达标后,每周可以选择2~3天测量,每天测量一次。
相对固定时段的血压测量数据记录不仅能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规律,还能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药物治疗调整依据。
误区 刚坐下就测血压
很多人测血压是“想到就测”。比如刚坐下,刚吃好饭,刚运动完就测血压,这样往往会导致血压读数偏高或者不准确。
王胜煌建议,测量血压前,应至少静坐休息5到10分钟,让身体精神都充分放松。不要在饱餐、酒后或喝咖啡、浓茶后测量血压。测量前,最好能先小便,排空膀胱。
测量过程中,不要说话,也不要分心看手机或者电视,保持安静和放松,能得到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误区 手臂悬空、跷二郎腿
很多人测量血压时,往往坐姿不正确,手臂悬空,甚至跷着二郎腿。这些错误的姿势,可能会让血压数值偏差很大。
王胜煌建议,市民朋友应仔细阅读血压计的使用说明书等相关科普材料,学习正确的测量姿势和方法。
一般来说,测量时应端坐在椅子上,背部靠着椅背,双脚平放在地面,上臂袖带中间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手臂一定要放松,不要悬空或用力下压。
误区 只测一次就完事
很多市民测量血压时只测一次。王胜煌表示,正确的做法是,每个时段测量血压时,最好能连续测量2~3次,中间间隔1分钟左右。一般来说,第一次测量的血压会偏高,应该记录第2次和第3次的平均值。
误区穿戴式血压计最方便
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工具,工具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测量结果。因此,选择正规认证的血压计很重要。
从种类上说,血压计主要分为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穿戴式血压计(如手环式、腕带式)。
部分老年人偏爱水银血压计;部分年轻人则认为穿戴式血压计最方便。
对此,王胜煌指出,水银血压计因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淘汰;家用电子血压计操作简单、便携,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家庭测量应用;穿戴式血压计测量误差较大,目前不能作为诊断标准,只能提供血压连续参考。
误区一次血压高就慌了
经常有患者测量一次血压偏高后,就以为自己患上高血压了。
王胜煌指出,血压偏高和高血压病并不等同。**偶尔一次血压偏高并不意味着一定患有高血压。**血压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疼痛、颈椎病发作等。
**一般来说,要确诊高血压,需要在不同日子测量三次。如果发现持续的血压升高医生会考虑高血压的诊断。**临床上往往还会通过动态血压测量,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动态血压情况。
来源: 健康宁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