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个月骨头汤,骨密度反而跌到-3.0!”62岁的李阿姨拿着检查报告,在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科罗海恩主任门诊急得直跺脚。
李阿姨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罗海恩主任介绍,约65%的中老年人误信“以形补形”,反而加重骨质疏松。
5月26日是全民骨骼养护日,罗海恩主任为大家科普,如何中西医协同护骨,让骨骼“老得慢一点,伤得少一点”?
中西医骨骼养护:1+1>2的护骨哲学
1、中西医骨骼养护
**中医核心:**以“肾主骨生髓”为根基,兼顾健脾养血。《黄帝内经》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强调肾精充足则骨骼强健。湖湘中医更注重“祛湿通络”,针对南方多湿气候,采用药膳、艾灸等调理气血。
**西医重点:**通过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补充,结合抗阻运动提升骨密度,借助影像学监测骨代谢。
2、中西医结合优势
**标本兼治:**中医调理整体机能,改善“土壤”;西医精准补充营养,强壮“根基”。
**数据为证:**中西医联合干预可使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降低42%,愈后复发率减少35%。
全周期养护: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愈后防复
第一阶段:未病先防(健康人群)——湖湘养生四法
1. 食养秘方
桑寄生杜仲猪尾汤:桑寄生15g(补肾强筋)、杜仲10g(温阳通络)、猪尾1条,炖煮2小时,每周2次。
当季护骨菜:紫苏炒河虾(紫苏祛湿,河虾高钙)、擂辣椒皮蛋(辣椒素促循环,皮蛋含硒护软骨)。
2. 运动处方
八段锦改良版:“双手托天理三焦”配合踮脚尖,刺激足少阴肾经。
湘江畔健骨走:每日沿江步行30分钟,阳光合成维生素D,鹅卵石路按摩涌泉穴。
3. 外治疗法
药熨护膝:艾叶30g+威灵仙20g蒸热后熨敷膝盖,驱寒除湿。
穴位按摩:每日点按足三里(健脾)、太溪穴(补肾),每穴3分钟。
第二阶段:即病防变(骨关节炎患者)——中西医协同作战
1. 急性期:
西医: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润滑关节。
中医:栀子黄酒膏外敷(栀子粉20g+黄酒调糊)消肿止痛。
2. 慢性期:
西医: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营养软骨
中医:隔姜灸犊鼻穴(膝眼)、鹤顶穴,每周3次。
第三阶段:愈后防复(术后/骨折恢复期)——营养+康复双驱动
1. 术后30天:
西医:补充乳清蛋白粉(20g/日)+维生素K2(45μg/日)。
中医:田七炖乳鸽(活血不伤正)。
2. 功能康复:
水中太极:利用浮力减轻关节负荷,在泳池练习云手、单鞭。
筋膜刀松解:沿膀胱经刮拭,缓解术后粘连。
四大护骨误区,你可能正在踩坑!
误区一:多喝骨头汤能补钙
解析:骨头汤钙含量仅2-4mg/100ml,不及牛奶1/10,且高嘌呤诱发痛风 。
误区二:静养保骨
解析:长期卧床骨流失速度加快3倍,需进行抗阻训练。
误区三:补钙越多越好
解析:每日超过1200mg可能诱发肾结石,需监测尿钙水平。
误区四:关节痛就热敷
解析:急性炎症期热敷加重肿胀,应先冰敷48小时。
常见问题解答
问:喝牛奶反酸胀气怎么办?
答:改喝温热的羊奶或豆浆,搭配陈皮3g泡水助消化。
问:糖尿病患者如何护骨?
答:优选荞麦、藜麦等低GI主食,慎用阿胶等滋腻中药。
专家定制:三类人群护骨方案
护骨自测:你的骨骼“年龄”超标了吗?
**1. 背后握手测试:**双手背后能否在脊柱中线相触?
**2. 墙距测试:**脚跟离墙10cm,能否后脑贴墙站立1分钟?
**3. 单腿站立:**闭眼单腿站立<15秒提示平衡力下降
若任意一项不达标,建议至骨伤科进行专业评估!
专家提醒
苏新平教授提醒:骨骼养护不是老年人的专利。30岁起,每年检测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30ng/mL需干预。 40岁后,可每日补充钙800mg+维生素D800IU。 50岁以上,可练习五禽戏“鹿抵”动作,增强髋关节稳定性。
湖湘儿女爱吃辣,可搭配黑豆豉蒸排骨——豆豉富含纳豆激酶促循环,排骨提供胶原蛋白,这才是真正的“吃骨补骨”。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骨伤三科(关节外科)张道伟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