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屈菜,千屈菜,拉丁学名:Lythrum salicaria L.。也叫作水枝柳、水柳、对叶莲、败毒草,是千屈菜、千屈菜多年生草本,是千屈菜科这个大家族的“族长”。族中不仅有紫薇石榴这样的著名观赏植物,还有菱角这样的更适合水生环境的植物,高约1米,茎直立,四棱形或六棱形,叶对生或3叶轮生,狭披针形,两面具短柔毛或背面有毛,全缘、无叶柄,花果期6~9月,总状花序顶生,花紫色,蒴果,包藏于萼茼内,千屈菜的名字中带有一个“菜”字,是不是可以食用呢?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仅可食可入药,名字的由来也与此相关。

千屈菜为药食兼用野生植物,其全草入药,嫩茎叶可作野菜食用,在中国民间已有悠久历史。千屈菜出自明代《救荒本草》,这本书主要是教民众在饥荒时可以采食哪些野菜。书中记载“千屈菜生田野中...稍(梢)间开红紫花,叶味甜”有现代学者怀疑,千屈菜本来叫“茜苣菜”,是说它可以像苦苣菜(一种常见野菜)一样食用。但编者并未详细考证,随便找了两个同音字记录下来,就成了“千屈菜”这个匪夷所思的怪名。

想要了解千屈菜的更多细节,快来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亲自看看吧。野趣水景园滴翠湖都可以找到,紫红色的串串花穗立在水边,花枝艳紫红,摇曳生姿顾盼兮,植物园内栽植植物仅用于景观欣赏,请大家文明游览,不要攀爬、采摘、食用任何植物,共同营造良好游园氛围。

来源: 隋唐城遗址植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