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杭州市科技传播学会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召开,汇聚多所高校团委、创新学院负责人及科技专家。会议以多元议题勾勒科技传播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图景,其中,“一企一导师”机制的发布成为重要亮点——机制依托杭创大赛平台,旨在推动专家教授深度走进企业,紧密连接产学研合作上下游,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一企一导师”机制的推出,是学会立足杭州产业需求、深化产学研协同的关键举措。依托杭创大赛的平台,征集到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企业的技术需求,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团队现场与企业需求“揭榜对接”,形成“高校科研资源—企业技术需求—服务平台支撑”的联动模式。


陈颖力会长表示,“我们在大赛评审中发现,很多高校的项目卡在中试环节,有些企业又刚好需要高校理论和学术的源头支持。”机制要求科技导师围绕破解企业难题、攻克技术堵点、培养专业人才等任务,以两年为周期,每年为企服务不少于30天,每半年度形成一份企业技术创新报告,切实保障“一企一导师”机制落地见效。这种“大赛选项目、机制促落地”的模式,使产学研合作从短期项目对接升级为长期深度绑定。


科技创新的澎湃浪潮中,企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始终是破局关键。如何让高校院所的“智慧之花”结出产业发展的“实践之果”?如何让科技工作者的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创新需求实现精准对接?近日,“一企一导师”机制在上城区“全国科技活动周”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中率先落地。活动现场,首批来自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科技导师成功结对上城区企业,迈出“一企一导师”创新机制从蓝图走向实践的第一步。推动杭州市进一步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杭州科技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理事会的前瞻规划到区域试点的精准落地,“一企一导师”机制正以实践印证着创新的力量。学会将携手浙江省科技传播协会400余家会员单位以及各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一企一导师”机制走深走实。扩大机制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参与;建立完善的跟踪服务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合作进展情况,确保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来源: 浙江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