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

北京·清华附中朝阳学校 杨宇轩

“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都与魔法无异。”——亚瑟·克拉克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21世纪40年代的写作家们,藉百年前的前辈之口提笔给予这世界此等评价。然而,造就这一切的原因你我皆知——源自那支笔横空出世的那一刻。

最初不过是2038年的平日。不过对于世界,包括我们来说,那是划时代的一天。平静在全球龙头人工智能企业“幻”的突然发布会中被击碎了。“神笔”,他们如此称呼自己的新作。名字取自那支中国故事中著名的奇妙毛笔——“神笔”并非作为画笔,而是作为有完全自我意识的写作AI翩然踏上了万众瞩目的舞台……

“艾老师,艾老师!”打断我的思绪的,是稚嫩的女声,“这是我的作文。”声音的主人——襄宜小学六年级的小良将修改甚多的作文纸轻轻放在办公桌上。沐浴在小良期待的眼神中,我,小学语文教师艾陆开始扫读文章。“许多词汇过于低幼,请用神笔重写。”阅读完全文的我给予了无情的评价。

——几年前一经推出便成为了焦点的神笔,拥有近乎涵盖全世界的词汇与知识,撰写的文章兼具词藻之美与语言之实。神笔造成的轰动之大,从当时知名作家武旬举办新书签售会无人问津,反倒被读者反映语言文采低于神笔作品后愤然退出文坛之事,便可见一斑——那不过是因作家们受神笔造成的舆论压力而产生崩溃的冰山一角罢了。

神笔代表了人们对“人工智能”一词抱有的所有幻想。几乎在百年前,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名词提出。著名的“图灵测试”随之而来——将机器与人置于同一房间,若人无法区别机器与真人回答之自然度,则该机器具有智能——这正是神笔所真正实现之物。

一丝疑问无数次掠过脑海,我不住地思考着——如神笔一般的人工智能,早已达到图灵测试的标准,甚至,它比人类更为聪慧。那么……它是否可称之为“人”?若人工智能所隐喻之物,为人类意图创造出同类的愿望,由人所制作出的智慧物体,是否有着哲学意义上的……“生命”?于我沉思之时,小良不耐地挥舞着手中的作文。

“艾老师,比起用神笔来写出完美的作品,自己的想法难道不是更重要吗?”小良闷闷地说道,然而我却不以为然。

“学校允许学生使用神笔,旨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与词汇使用能力。全校不借助神笔写作的学生,惟余下你了。依据2040年通过的相关法律……”“我知道了。”没等我说完,她便答道。小良似乎被说服了,黯然地回头离开办公室。次日,当小良再次将稿纸置于桌上时,我依然不甚满意。“此处理应设下在1000字后揭晓的身份伏笔,而非平铺直叙……为何不用神笔修改?这种幼稚的错误,不应再犯。”她的作文语言略微趋向优美,但逻辑的浅薄明显拉低了思维的层次。听闻我的评价,小良不发一语地夺走了稿纸,跑离了办公桌。

第三天,第四天……每日桌上,都放置着小良的作品。一次次的催促她使用神笔,我冀望她能够从完美的改作中汲取文辞才能,然而她却丝毫没有动摇,仍旧将那一张张铺满幼稚文笔的作文纸固执地放在我的眼前。“艾老师,从一开始就如此优秀的你不会理解……我的坚持。”那是每次她被驳回后,说出的话语。

第二十六天,家长会。熟悉的稿纸并未出现在桌面上。到达课堂时,发现小良手中握着一篇褶皱的稿纸,挺立在众人面前。

“小良?”

“艾老师,希望你能容许我念出作文的终稿。”她的眼神中看不到任何迷惘。

“既然你决定了,我便允许你朗读。”

我了解那篇作文的题目,也明白了她为何要在此处读出——她开始高声朗读自己修改过无数次的作品。

“我的父亲是一名因神笔而失业的作家。或许这个职业已经行将就木,也或者因为人工智能已经拥有足以取代自己的创造者的辞藻与逻辑。但我仍旧相信一件事……神笔有做不到的事情——那便是让我们展现真实的自己。

过去,曾有一台计算机名为“深蓝”。它凭借算尽一切步数的可能,击败了国际象棋冠军——它是完美的,人类无法打败它。但写作却并非如此……并非是将最为华丽的文辞在电子之海中如榫卯一般结合,更非将语句如人类绝不会厌恶,却千篇一律的卡农旋律一般调配。那所作的,不过是一篇人人嗟赞,无懈可击的“程序”罢了。神笔不明白为何写作,亦无法感受写作之美。写作,应当是从心底发出……那最为真挚,最为奔放的感情啊!

……父亲的职业生涯结束了。作为一名挥洒笔墨,绞尽脑汁的作家,他丧失了一切。然而我不会妥协——我想让“我的”世界活起来,而非借由他人之手构造。纵然尝试千百次,无论跌倒多少次,我也想写出生老病死,想写出爱之深与恨之痛,想写出离去与重逢,想写出高尚与低劣,想写出幸福与痛苦,想写出雨中的冰寒,想写出心中的热烈……用我的笔,写出我的故事,将自己冀望的未来,昭告世界——那便是我的愿望。

六(3)班,武良”

前作家武旬的女儿——小良在掌声中结束了自己的演讲。只见家长席中,一名面容略显瘦削的男人落下了泪。

骤然间,我认知到神笔对于学生,应当是何物。

“应当向学校提议……以公司的名义,暂停神笔的使用,AI不应该是人的榜样。”我喃喃自语道,聆听着久久不能停歇的掌声。

大约,我的疑问已得到解答——人工智能也许能够创作出超越人类词汇与思想的“完美之作”,但人的“不完美”,才应当为他们的可贵之处。因为,唯有不足才能引导人们写作出表露自己对于那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未来”的向往。

或许,对于小良而言,她所投注一切的是,没有音乐,没有图像,没有动画……只是白色背景与墨黑文字的——作品。籍自己之手,描绘只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许对于人来说,与AI的不同之处应当是——他们写作的初衷不应只是写作。

以上,是艾陆——试验教学型“神笔”:AI六号,致“幻”公司的报告。

**指导教师:**赵聪聪

来源: 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青少年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