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聚餐、节日团圆饭桌上,鲜嫩的鱼肉总令人食欲大增。但稍不注意,鱼刺就可能“暗藏杀机”。尤其在食用刺多的鲫鱼、草鱼的同时说话、大笑,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误吞鱼刺。
河南一名青年男子就在吃红烧鱼时不慎被5厘米鱼刺卡喉,他试图用吞饭团的“土方法”解决,结果鱼刺刺破胸主动脉,最终因大出血抢救无效身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龙华君提醒:鱼刺卡喉绝非小事,错误处理可能酿成大祸!
临床表现:从轻微不适到致命风险
遇刺卡喉后,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1.轻度症状:咽喉刺痛、异物感,吞咽时加重。
2.中度症状:胸骨后疼痛、咳嗽加剧,可能伴随呕吐或呕血(如鱼刺划伤食道黏膜)。
3.重度风险:若鱼刺刺入食道或主动脉,可能引发大出血、纵隔感染甚至死亡。
常见错误处理:这些“土方法”可能致命
1.喝醋软化鱼刺
误区:醋酸浓度低且停留时间短,无法软化鱼刺,反而刺激咽喉黏膜,加重炎症。
2.吞饭团、馒头
危险:强行吞咽会将鱼刺推向更深部位,可能刺破食道或主动脉,引发大出血。
3.催吐或海姆立克急救法
错误:催吐可能损伤食管,海姆立克法仅适用于气道异物梗阻,对食道鱼刺无效。
正确处理方法:分步骤科学应对
第一步:立即停止进食,保持冷静
避免吞咽动作,减少鱼刺进一步损伤。若儿童卡刺,需安抚情绪,避免哭闹导致鱼刺移位。
第二步:初步判断,尝试简单自救
1.轻咳尝试: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冲击,可能带出浅表鱼刺。
2.可视夹取:用强光手电筒照射咽喉,若鱼刺暴露在扁桃体、舌根等部位,可用干净镊子或筷子水平夹取,避免垂直用力将鱼刺推入深处。
注意:不可盲目用手抠挖,以免损伤黏膜。
第三步:及时就医,专业处理
就医指征:若鱼刺位置深、无法取出,或出现持续疼痛、呕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急诊流程
1.喉镜检查:耳鼻喉科医生通过电子喉镜直视下取出咽喉部鱼刺。
2.胃镜/食道镜:若鱼刺进入食道,需胃镜或食道镜精准定位取出。
3.多学科会诊:若鱼刺刺破大血管,需胸外科、介入科、ICU等联合手术救治。
预防措施:餐桌上的安全守则
1.细嚼慢咽:尤其避免边吃边说话或大笑。
2.选择少刺鱼:如三文鱼、龙利鱼,或食用鱼肉丸、鱼松等加工食品。
3.老人与儿童注意:为老人剔除鱼刺,儿童避免食用带骨鱼类。
专家提醒
急诊科龙华君主任医师提醒:鱼刺卡喉的黄金处理原则是“停食缓动、轻咳尝试、谨慎自查、及时就医”!不要让“土方法”的侥幸心理,成为危及生命的导火索。健康无小事,科学保平安!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急诊科 喻心蕾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
来源: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