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新生命的降临,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憧憬。然而,出生缺陷却像潜伏在生命起点的“隐形威胁”,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新生儿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儿童患有出生缺陷,相当于每33秒就有一个家庭面临挑战。深入了解出生缺陷,掌握科学预防方法,是守护新生命健康的关键。通过合作社会支持和政策,有机会建立更有效的预防系统,确保每个新生儿都能健康成长。
1、出生缺陷的定义和分类
出生缺陷,简单来说,就是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发育过程中,出现的 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它就像在生命的“初始代码”中出现了错误,导致宝宝从出生起就面临健康挑战。
形态结构异常:这类缺陷最为直观,比如 无脑儿(头部缺少重要脑组织)、 脊柱裂(脊椎骨未能完全闭合)、 唇腭裂(俗称兔唇,唇部或腭部出现裂隙)以及 四肢发育不全 等。这些肉眼可见的畸形,不仅影响宝宝的外观,还可能带来进食、呼吸等功能障碍。
功能代谢缺陷:虽然外表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宝宝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却存在缺陷。例如, 先天性智力低下 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先天性耳聋、失明 则让孩子失去感知世界的重要途径; 苯丙酮尿症 等遗传代谢病,若不及时干预,会导致脑损伤和发育迟缓。
精神行为异常:部分出生缺陷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自闭症、多动症等精神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对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挑战。
2、常见的出生缺陷类型——以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为例
出生缺陷类型繁多,以唐氏综合症、先天性心脏病、地中海贫血为例,揭示它们的发病机理和特征。
唐氏综合症,又称21 -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人体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所致的染色体疾病。患儿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明显落后,具有特殊面容,如眼距宽、鼻梁低平、舌常伸出口外等。同时,还可能伴有心脏、消化道等多种器官的畸形,免疫力低下,易患各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目前,可通过产前筛查(如唐筛、无创DNA检测)和产前诊断(羊水穿刺、绒毛取样等)进行早期发现。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畸形。类型多样,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无明显症状,随年龄增长才被发现;重者出生后即有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迟缓,皮肤青紫等表现。遗传因素、孕期母亲感染(如风疹病毒)、接触致畸物质(如射线、某些药物)等都是发病诱因。
地中海贫血属于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因珠蛋白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受阻。轻型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轻度贫血;重型患者则会出现严重贫血,需频繁输血维持生命,还伴有肝脾肿大、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地发病率相对较高,主要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这三种出生缺陷,分别在染色体、心脏结构和基因层面出现问题,给患儿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做好婚前检查、孕期产检,进行相关筛查和诊断,如唐氏筛查、胎儿心脏超声、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等,对预防出生缺陷、降低患病儿出生率意义重大。
3、追根溯源:哪些“黑手”伸向了胎儿?
遗传因素:每个人的体内都携带约2 - 3万个基因,这些基因就像生命的“蓝图”,指导着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当基因发生 突变 或 染色体数目、结构出现异常 时,就可能引发出生缺陷。例如,唐氏综合征就是由于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18 - 三体综合征则是18号染色体异常所致。这类遗传病往往具有家族遗传性,如果家族中有遗传病史,备孕夫妇就需要格外警惕,通过 遗传咨询 和 基因检测 评估生育风险。
环境因素:① 生物因素:孕期感染某些病原体,就像给胎儿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TORCH病原群 (包括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例如,孕妇感染风疹病毒,胎儿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病、耳聋、白内障等;感染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脑损伤和视力障碍。此外,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等,也会对胎儿造成严重威胁。② 化学因素: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其中一些可能成为致畸的“帮凶”。 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 重金属(铅、汞、镉)以及 塑料制品中的有害成分(氯乙烯、丙烯腈),一旦被孕妇摄入或接触,都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干扰正常发育。例如,孕妇接触铅,可能导致胎儿智力低下;接触有机汞,会损伤胎儿神经系统。③ 物理因素:辐射是最典型的物理致畸因素。 X射线、γ射线 等电离辐射,能够穿透人体,直接损伤胎儿的染色体,导致畸形。孕期拍X光片、接受放射治疗,或长期暴露在高压电、核辐射环境中,都可能增加出生缺陷的风险。此外,高温、噪音、振动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④ 药物因素:“是药三分毒”,这句话在孕期体现得尤为明显。 抗肿瘤药物 毒性极强,即使是低剂量使用,也可能导致胎儿肢体发育不全; 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可能损害胎儿听力; 激素类药物 和 活疫苗 在孕早期使用,也存在致畸风险。因此,孕妇用药必须谨慎,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⑤ 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会威胁胎儿健康。 吸烟 会使孕妇体内血氧含量降低,导致胎儿缺氧,增加早产、先天性心脏病和低体重儿的风险; 酗酒 则可能引发“胎儿酒精综合征”,造成宝宝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和智力低下。此外,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孕妇身体健康,间接危害胎儿。
4、出生缺陷的防控策略和孕期管理
一级预防:① 婚前医学检查:这是守护婚姻和生育健康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全面检查,能够筛查出 遗传病、传染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 生殖系统疾病 等影响生育的隐患。 ②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备孕夫妇应在计划怀孕前3 - 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 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病毒筛查(TORCH病原群)以及 妇科超声检查 等。通过检查,评估夫妇双方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风险,并给予个性化的备孕指导,如调整生活方式、补充营养素等。③ 增补叶酸: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畸形的“神奇营养素”。备孕女性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 0.4 - 0.8毫克叶酸,并持续整个孕早期。除了叶酸片,绿叶蔬菜(如菠菜、油菜)、豆类、坚果、动物肝脏等食物中也富含叶酸,备孕夫妇可合理搭配饮食。
二级预防:① 产前筛查:孕11 - 13周进行 超声NT检查,可初步筛查染色体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孕15 - 20周进行 唐氏筛查(通过检测孕妇血清中的标志物),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孕20 - 24周进行 超声大排畸检查,系统排查胎儿结构畸形,如唇腭裂、心脏畸形、四肢发育异常等。② 产前诊断:常见的方法包括,羊水穿刺、 绒毛取样、 脐血穿刺等。这些检查虽然属于有创操作,但准确性高,能够确诊胎儿是否患有出生缺陷,为孕妇和家庭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级预防:宝宝出生72小时后,会进行一系列 遗传代谢病筛查。通过筛查,一旦确诊,立即给予特殊饮食或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残疾发生。听力是宝宝感知世界、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出生后3 - 5天内,会进行听力初筛;若初筛未通过,在42天内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内进行全面的听力诊断。新生儿的视力发育也需要关注。出生后,医生会检查宝宝的眼球结构、瞳孔反应等,评估视力状况。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家族眼病史的宝宝,更要加强视力监测。
结束语
每一个新生命的到来都是对生命之绝对尊重的表达,但是出生缺陷有时会来无影去无踪,捧走亲人的笑容,带走家人的欢乐。了解和防控出生缺陷,就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每个新生命责任的承担。面对出生缺陷,不能消极逃避,必须积极面对,了解其分类、发生率、常见类型以及防控策略与孕期管理方法,让每个新生命在最佳的身体状态下来到这个世界。社会合作与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共建出生缺陷防治体系,让每一个新生命都拥有健康平等的生存权。
作者:黄秀英 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卫生院
来源: 健康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