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频繁的看到关于学习困难的话题,比如,哪个医院放出学习困难的号如何的火爆。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的一个数据:一个医生8小时,每10分钟看一个号,一天看37个号。10分钟的时间了解清楚学习问题,真的很有难度。

前段时间和一个医生朋友聊天,他说:“我们看得到孩子的病,看不了家长的焦虑,更何况学习问题不全是病啊!”


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经常会给孩子贴标签,这些标签一旦贴上,撕掉就很难,我们做咨询的时候,这些标签有可能就成了孩子的自我评价。
也有些孩子会因为这些标签选择成为“标签”,他们的成长空间从此受限!

学习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学习在我们的眼里是一个孩子社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怎样有效的学习、如何持之以恒的坚持一件事、怎样在团体里找到归属感......,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而大部分家长会归为结果,学习好坏、成绩优秀与不优秀的二元观定义孩子,把孩子的成长空间卡死在二元的定义里!
学习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孩子从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学习,出生后学会翻身、坐立、走路、说话、攀爬、学会与人互动、学习关系模式、学习知识......,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背后和我们人的生理和心智成长、成熟的过程。

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帮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在这些能力的支持下,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最终成为一个对自己未来有掌控感、有幸福能力的社会人。
某个阶段没有被发展,就会出现发展性的问题,比如:


在早期原始反射未整合的孩子,会带来神经发育的问题;

后期大脑没有经过有效的刺激,功能会带来能力的缺失,比如:假性近视、阅读问题、读书的时候多字、漏字、跳行、听课的能力差等等,都会受到影响;


身体的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发展不良会带来书写问题:写字慢、写字差、写反字(b写成d、q写成p......)大小不一、写字费劲、作业时间长、害怕作业等


这些都是孩子的能力发展问题,父母对这方面不清楚,就会给孩子定义成:偷懒、不爱学习、拖延、不认真、不爱学习......

只有一部分是真的功能性问题,比如:运动表达性障碍、言语理解障碍等等(大脑功能的问题带来的学习问题,这需要专业的评估和检查)。

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从生命开始那一刻就在学习,这是一种更广泛的学习,成人却把他们局限在有知识的学习。
他们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学习受到了阻碍。父母不是去责备、不是贴标签、不是以为长大了就好了,而是能够陪伴他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帮助他们更顺利的成长。

真正未来的孩子是:展现能力的未来、是心力优势的未来。

他们在这些能力的支持下,去创造属于他们的生活、创造他们的人生、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

关注孩子的成长,我们在陪伴你!

来源: 郭青燕易悦正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