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状态,肾功能不可逆下降会导致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及多系统受累。除了规范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和病情进展。以下从饮食、用药、监测、生活习惯、心理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自我管理的核心要点。
一、严格遵循饮食原则:控制基础,减轻肾脏负担
饮食管理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基石,需根据肾功能水平、蛋白尿情况及个体差异调整,核心目标是低蛋白、低磷、低钾、低盐、优质能量。
1. 蛋白质:精准控制,保证质量
- 总量控制: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 60-89ml/min)可适量摄入优质蛋白(0.8g/kg/天);失代偿期(GFR 30-59ml/min)需严格限制至0.6-0.8g/kg/天;尿毒症期(GFR<15ml/min)则降至0.4-0.6g/kg/天。
- 优质蛋白为主: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瘦肉、鱼等动物蛋白(占比50%-70%),减少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摄入,避免加重肾脏代谢负担。
- 配合α-酮酸:低蛋白饮食时可补充α-酮酸制剂,减少体内氮代谢废物生成,同时预防营养不良。
2. 限制钠、磷、钾摄入
- 低盐饮食:每日食盐<5g,避免酱油、腌制品、加工食品等高钠食物,水肿或高血压患者需进一步降至<3g。
- 低磷饮食:避免动物内脏、全谷物、坚果、碳酸饮料等高磷食物,烹饪时可先将肉类焯水减少磷含量;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磷结合剂(如碳酸钙、司维拉姆)。
- 低钾饮食:肾功能减退时钾排泄障碍,需避免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含钾高的食物,尿量正常者可适量摄入,尿少或无尿者需严格限制。
3. 能量与水分管理
- 充足能量:每日热量摄入30-35kcal/kg,以碳水化合物(如米饭、面条)和脂肪(如植物油、鱼油)为主,避免因热量不足导致蛋白质分解。
- 水分控制:水肿、少尿或透析患者需记录每日出入量,每日饮水量=前一日尿量+500ml,避免饮水过多引发心衰或水肿加重。
二、规范用药:避免肾损伤,监测药物反应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需长期用药控制血压、血糖、贫血等并发症,同时需保护残余肾功能。用药时需注意:
1. 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肾毒性药物
- 禁用或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等,这些药物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
- 如需使用造影剂(如CT增强),需提前告知医生肾功能情况,评估风险后谨慎使用,并在检查前后充分水化。
2. 控制基础病药物的合理使用
- 降压药:优先选择ACEI/ARB类药物(如贝那普利、氯沙坦),可降低蛋白尿、延缓肾衰进展,但需监测血钾和血肌酐,血肌酐>265μmol/L时需慎用。
- 纠正贫血: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铁剂(如琥珀酸亚铁)是主要治疗手段,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铁蛋白水平,避免过度治疗导致高血压。
- 调节钙磷代谢:根据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合理使用钙剂、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或拟钙剂(如西那卡塞)。
3. 避免自行服用保健品或偏方
许多保健品成分不明,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偏方中的重金属或毒性成分可能直接损伤肾脏,需坚决杜绝。
三、定期监测:动态掌握病情,及时调整方案
自我监测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关键,需记录以下指标并定期复查:
1. 日常监测
- 体重与尿量:每日固定时间称重,体重突然增加可能提示水肿或水钠潴留;记录24小时尿量,尿量减少需警惕肾功能恶化。
- 血压与血糖:高血压和糖尿病是肾衰主要病因,需每日测量并记录,血压目标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蛋白尿>1g/d者需更低),血糖按糖尿病标准管理。
2. 实验室检查
- 肾功能:每1-3个月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持续下降需调整治疗方案。
-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监测血钾、血磷、血钙、二氧化碳结合力,及时发现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危急情况。
- 尿液检查:尿常规(蛋白尿、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蛋白尿加重提示肾脏损伤进展。
- 其他:贫血患者需监测血红蛋白(Hb)、铁代谢指标;透析患者需监测甲状旁腺激素(iPTH)、β2微球蛋白等。
四、生活习惯调整:保护肾脏,提升生活质量
1. 适度运动,避免劳累
- 选择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运动后不疲劳为宜。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防止加重蛋白尿。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可能诱发肾功能急性加重。
2. 预防感染,减少病情波动
- 慢性肾衰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而感染是肾衰急性加重的常见诱因。需注意:
- 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需经医生评估);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 出现感冒、发热、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肾功能情况,避免自行用药。
3. 戒烟限酒,避免不良刺激
- 吸烟会收缩肾血管,加速肾损伤;酒精会影响血压和尿酸代谢,均需严格限制。
五、心理调节:积极应对,建立支持系统
慢性肾衰是终身性疾病,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不良情绪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加重病情。建议:
- 学习疾病知识:通过正规渠道(如医院肾内科、科普书籍)了解疾病,减少对未知的恐惧。
- 寻求社会支持: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取情感支持;加入肾友会等患者组织,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 培养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听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态平和。
- 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失眠等,可咨询心理医生,配合药物或心理治疗。
六、透析或肾移植的准备
当病情进展至尿毒症期(eGFR<15ml/min),需提前了解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相关知识,与医生共同制定替代治疗方案:
- 透析患者:提前熟悉透析流程,保护血管通路(如动静脉内瘘),遵循透析期间的饮食和水分管理要求。
- 肾移植患者:了解移植适应症、等待流程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监测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