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人体的“净化工厂”,承担着过滤血液、排泄代谢废物、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等重要功能。一旦肾脏受损,轻则出现水肿、蛋白尿,重则可能发展为肾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日常护肾至关重要。以下从饮食、生活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为你详细解析护肾要点,看看这些守护肾脏的方法,你是否做对了。

一、科学饮食:给肾脏“减负”与“充电”

(一)控制蛋白质摄入,避免肾脏“过载”

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素、肌酐)需经肾脏排泄,长期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健康人群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控制在 0.8-1.0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鱼肉、瘦肉)为主,避免过量摄入红肉、加工肉及豆类制品。肾病患者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通常降至0.6-0.8克/公斤体重,并优先选择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

(二)低盐饮食,减轻肾脏“压力”

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血压升高,进而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盐摄入量应低于 5克(约一啤酒瓶盖)。日常应减少酱油、咸菜、火腿、方便面等含盐高的食物,尝试用葱、姜、蒜、柠檬、香草等天然香料调味。

(三)多喝水,不憋尿,促进代谢

充足饮水(每日 1.5-2升,具体因体重、气候、活动量调整)可增加尿量,帮助排出代谢废物和毒素,预防肾结石。但需注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口渴时身体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同时,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内滞留,细菌易逆行感染肾脏,引发肾盂肾炎,因此有尿意应及时排出。

(四)避免伤肾食物与饮品

- 高糖饮料:长期饮用含糖饮料易导致肥胖、糖尿病,而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 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其代谢产物尿酸需经肾脏排泄,过量摄入易引发高尿酸血症,损伤肾脏。

- 滥用保健品:部分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及不明成分的保健品,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管间质,导致药物性肾损伤。

二、健康生活习惯:从细节呵护肾脏

(一)控制体重,远离肥胖相关性肾病

肥胖会导致肾小球高滤过、高灌注,增加肾脏负担,还可能引发高血压、糖尿病,间接损伤肾脏。身体质量指数(BMI)应控制在 18.5-24 范围内(BMI=体重(kg)/身高(m)²)。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慢跑),维持健康体重。

(二)戒烟限酒,减少肾脏“毒性”暴露

-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肾血管,减少肾血流量,同时增加氧化应激,加速肾脏衰老和损伤。

- 饮酒: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尿酸代谢异常,还可能直接损害肾小管,长期酗酒者慢性肾病风险显著增加。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 15克(1两白酒≈3两黄酒≈1瓶啤酒的酒精量)。

(三)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肾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蛰守位”,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影响肾脏的自我修复和代谢功能。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血压升高,间接损伤肾脏。建议每日保证7-8小时 高质量睡眠,尽量在 23点前 入睡,避免长期熬夜。

(四)适度运动,增强肾脏血液循环

运动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肾脏血流,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太极拳、骑自行车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脱水或横纹肌溶解(如长时间高强度跑步可能引发肌红蛋白尿,堵塞肾小管)。运动前后注意补充水分,运动中如出现头晕、乏力、腰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

三、疾病预防与管理:阻断肾脏损伤“导火索”

(一)控制“三高”,防止肾脏慢性损伤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导致慢性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被称为“肾脏杀手”。

- 高血压:血压应控制在 140/90mmHg以下(肾病患者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通过低盐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管理血压,避免血压波动损伤肾小球。

- 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迹象。

- 高脂血症:通过低脂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 2.6mmol/L以下(高危人群如肾病患者需控制在 1.8mmol/L以下),减少脂质在肾脏沉积。

(二)预防感染,避免“连锁反应”

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尿路感染等可能诱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或加重慢性肾病。

-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人群;适当锻炼,增强免疫力;及时治疗咽炎、扁桃体炎,避免感染扩散。

- 预防尿路感染:女性因尿道短,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应注意外阴清洁,性生活后及时排尿;多喝水、不憋尿;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降低尿路感染风险。

(三)谨慎用药,避免“药源性肾损伤”

许多药物经肾脏排泄,不当使用可能直接损伤肾脏。

- 避免滥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链霉素)、磺胺类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 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肾间质炎症和肾功能损害,尤其老年人、脱水患者、肾病患者需格外谨慎。

- 中药需辨证使用:避免自行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如需使用中药调理,应选择正规中医院,在中医师指导下用药。

四、定期体检:早期发现肾脏“预警信号”

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早期损伤可能无明显症状,因此定期体检是发现肾脏问题的关键。建议:

- 健康人群:每年体检一次,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查看有无蛋白尿、血尿)、血肌酐(评估肾功能)、肾脏B超(观察肾脏形态、大小)。

- 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有肾病家族史者):每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必要时增加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检查。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

- 水肿:眼睑、颜面、下肢水肿,晨起明显。

- 尿液异常:泡沫尿(提示蛋白尿)、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酱油色)、尿量增多或减少。

- 腰痛:单侧或双侧腰部酸痛,非肌肉劳损性疼痛。

- 血压升高:无明显诱因的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

- 乏力、食欲不振:肾功能不全时,毒素蓄积可能导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五、特殊人群护肾要点

(一)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肾脏功能逐渐衰退,老年人更易发生肾损伤。应注意:

- 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控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入。

-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定期监测肾功能。

- 用药前咨询医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需使用,需密切监测尿量和肾功能。

(二)孕妇

孕期肾脏负担加重,需注意:

-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高盐食物。

- 定期产检,监测尿常规、血压、肾功能,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并发症对肾脏的影响。

- 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染。

(三)运动爱好者

- 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

- 运动中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

- 运动后注意休息,如出现肌肉酸痛、尿色加深等情况,需警惕肾脏损伤,及时就医。

来源: 医路肾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