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8岁的“准新郎”马某
在返乡筹备婚礼期间
食用家中自制的鸡肉和隔夜菜后
出现中毒症状
早期患者自行服药
后出现意识不清
被诊断为肝衰竭,肝性脑病
最终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令人痛心
这场突如其来的悲剧
引起我们对家庭食品安全的关注
家中容易发生哪些
常见食品安全风险?
出现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
家中容易发生哪些
常见食品安全风险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部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监测数据显示,每年3月以后,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显著上升。
有毒的亚稀褶红菇 图源:咸宁疾控
**家庭是每个人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场所。**家中常见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01****原料不安全春季最常见的食物原料风险因素是采摘食用有毒的野菜。有的有毒野菜和我们平时吃的菜外观上很相似,比如毒芹和水芹,钩吻和金银花,它们长得很像,普通人难以区分,一旦误食容易引起中毒。**有些野菜含有微量的毒素,**如果烹调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另一个春夏季常见的食物原料风险因素是毒蘑菇,食用毒蘑菇可能引起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针对以上风险,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野菜和野蘑菇。
商陆 全草有毒,嫩芽容易被误认为是菠菜而采食,导致食物中毒,图源:中国疾控中心
02****做饭操作不当在家做饭的时候,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因为微生物交叉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
生肉、水产等生鲜产品可能会携带不同种类的致病菌,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容易在食材当中滋生,并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
如果刀具案板生熟混用,冰箱生熟食物混放,导致生食蔬菜、水果以及熟食这类不需要再加热可以直接食用的即食食品被污染的风险增大。
预防这类食源性疾病,只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安全的温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就不会给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乘之机。
出现食物中毒应该怎么办?
案例中,患者出现症状后,曾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布洛芬及板蓝根等药物,体温降至正常后,患者未在意。后出现腹胀,全身倦怠乏力等症状,自行服用益生菌及五石茶,症状无好转,出现意识不清后方去医院就诊。
**抗生素滥用可能掩盖病情,布洛芬等退热药加重肝脏负担。**益生菌、民间偏方(如五石茶)无法对抗细菌毒素,反而延误治疗。
那么,一旦发生食物中毒,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01****及时识别食物中毒症状食物中毒的症状通常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以及头痛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多人同时出现类似症状时,应高度怀疑食物中毒,并立即采取措施。
0**2紧急采取处理措施(1)停止进食。**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并保留样本以供后续分析。
**(2)催吐与洗胃。**在食物中毒初期且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催吐以排出胃内有毒物质。但需注意,催吐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患者已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则应避免催吐,以免窒息或加重病情。在催吐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应及时就医进行洗胃治疗。
**(3)补充水分。**食物中毒患者常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容易导致脱水。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适量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但需注意避免过量饮水,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4)就医治疗。**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后,应尽快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使用抗生素、解毒剂等。同时,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严重症状,应急救处理。
来源: 福建科普